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才是好瓦剌(第2/3頁)
章節報錯
累的。
和林一趟可不輕鬆,看似瀟灑,可是輾轉了三四千里路,對於養尊處優的襄王而言,若非此前有貴州之行,這一趟去和林,得要朱瞻墡半條命。
而且朱瞻墡瘦弱了許多,之前頗有福相的面龐,變成了三分凌厲七分正氣。
“謝陛下。”朱瞻墡就坐,謝過了興安端來的茶,也打量了下自己這個侄子,和上次見面幾無差別,依舊是英氣勃勃。
朱祁鈺看著滿臉寫滿了風餐露宿的朱瞻墡,頗為感激的說道:“這次皇叔前往和林,是真的辛苦了,五千里路,一年輾轉,王化韃靼之首功,皇叔思慮周全,做事妥帖,朕心甚慰。”
“不負陛下所望,全仰陛下聖德,奴酋畏懼,方得周全。”朱瞻墡趕忙說道,這種商業互吹是必要的客套,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商業互吹,互表親親之誼。
朱祁鈺客套完之後,正色說道:“皇叔,朕這次將皇叔從大寧衛宣來,是明年春闈之後,朕要南下應天府,京師監國,就有勞皇叔了。”
朱瞻墡並不意外,從大寧衛到京師,也知道自己那個臭弟弟不中用,跟隨陛下理政,差點把陛下給惹惱了。
朱瞻墡笑著說道:“陛下南下是急務,臣為陛下分憂乃臣之本分。”
朱瞻墡也不矯情,反正三讓不就,至德奇功牌在手,相比較上次監國的忐忑不安和膽戰心驚,這次朱瞻墡已經想明白了一件事。
只要他不造反,他這條小命是絕對保得住。
陛下沒有對他動手的理由,當然他要是造反,想從四方凳上挪到寶座上,那活不了。
“皇叔入京,先去了養濟院捐贈?”朱祁鈺十分平靜的問了一句,捐贈皇帝所賜之物,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全看陛下是否要追求。
朱瞻墡打了個激靈,俯首說道:“陛下容稟,臣有苦衷。”
“這養濟院本是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所設,為了天下鰥寡孤獨、老弱病殘所設,卻逐漸成為了藏汙納垢之地,臣甚是憂慮,但背後利益,盤根錯節,臣去養濟院捐贈,自然是為了清查此事。”
朱瞻墡趕緊說明了自己去養濟院高調捐贈的原因,簡而言之,就是去打窩了。
大明朝上上下下,除了陛下沒有魚獲以外,其他人打窩釣魚,那都是收穫滿滿。
朱瞻墡去養濟院打個窩,等到陛下南下的時候,朱瞻墡就可以撈魚了。
在陛下沒有南下的時候,把這個窩養好,就是朱瞻墡這段時間給自己的任務。
作為大明朝最尊貴的嫡親王,深受皇恩和百姓供養,他獲得了極大的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許多的責任。
朱祁鈺一聽立刻了然,頗為認真的說道:“朕亦有所聽聞,盧忠也盯上了這賊窩,既然皇叔要打,那就留給皇叔吧。”
朱瞻墡聞言,立刻眼前一亮,俯首說道:“陛下明鑑,洞若觀火。”
錦衣衛的左都督辦案是一把好手,若是能得到更多的罪證和錦衣衛的配合,辦這個案子,就輕鬆了許多。
朱祁鈺和朱瞻墡聊了很久,尤其是在大寧衛和和林的見聞。
朱瞻墡提到了北海那些被殘害的墩臺遠侯,老淚縱橫。
夜不收被俘之後,被集中關押在了北海,王復和賽因不花解救了八十一人,可埋骨北海的至少有兩百餘人,這裡面有很多的故事,鐵骨錚錚的大明好兒郎。
“臣打算把這些墩臺遠侯的事蹟彙整合傳,再找人潤筆,著《英烈傳》,警示後人。”朱瞻墡瞭解了很多英雄事蹟,想要把他們的故事留下。
朱祁鈺十分鄭重的說道:“皇叔所思所想,朕頗為欣慰,朕以為此舉甚善。”
朱瞻墡抿了一口茶,想到了在和林的種種,憂心忡忡的說道:“武清侯在韃靼諸部的剿匪頗為順利,韃靼諸部其心不一,一些部族看大明兵鋒強橫,跑去了和林投奔了阿剌知院。”
“阿剌知院這段時間招兵買馬,按兵不動,既不聽大明調遣,也不聽也先政令,盤踞在和林的瓦剌諸部,不得不防。”
“韃靼無大礙,陛下,臣擔心的阿剌知院這個人,他很有野心,擅長審時度勢,可不服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