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南京戶部尚書、奉天府尹郭德厚的犯罪手法,就是典型的對敲型犯罪。
朱祁鈺有些頭疼,大明的經濟發展和財經事務的發展速度,遠遠低於犯罪手段更新速度。
其實很好理解,大明擁有天下最精密的科層制官僚制度,自然也擁有天下最新的犯罪手段。
“把內帑太監林繡、戶部清吏司郎中王祜給朕尋來。”朱祁鈺坐直了身子,和犯罪分子鬥智鬥勇,是他這個大明皇帝的職責之一。
林繡和王祜兩個人一見面就吵,這剛走到了聚賢閣前,兩個人就掐起來了,若非成敬攔著,林繡怕不是要和王祜打起來了。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兩個人被四名東廠番子押進了聚賢閣。
朱祁鈺一看這陣仗就是一樂,滿是奇怪的問道:“你們倆兒這算是殿前失儀,乃是大不敬之罪啊,說說到底什麼事,讓你們倆兒在聚賢閣前差點打起來?”
玩歸玩,鬧歸鬧,別在聚賢閣門前開玩笑,朱祁鈺可是在這聚賢閣裡坐班,這讓皇帝威嚴何處安放?
當然,大不敬乃非刑之正,不歸刑部管,朱祁鈺不想處罰他們也完全無礙。
“還不是錢的事兒,廣州府市舶司內帑應撥九萬銀幣,結果就撥了七萬五千銀幣。”王祜頗為無奈的看著林繡憤怒不已的說著。
林繡跪在地上,嘴角抽動的說道:“不該內帑出的錢,我出去一厘銀,都是有負聖恩!”
朱祁鈺看著還在彆扭的兩個人,笑著說道:“放開放開,你們倆兒站起來說事兒。”
林繡和王祜你一嘴我一嘴的說完了其中內情。
廣州市舶司的復設需要一筆錢,大約在十八萬銀幣,按照朱祁鈺和金濂達成的共識,這筆錢應該是內帑國帑對半出資。
內帑不是不肯出錢,而不是不肯出多出來的部分。
定西候蔣琬將帶領三千軍及三艘三桅大船、十二艘戰座艦前往廣州市舶司擔任巡檢司都尉。
谷迕
內帑不肯出的兩萬五千銀幣,是恩賞。
按照密州、寧波、松江、漳州市舶司的慣例,這筆錢的確是內帑一直支付,因為是軍隊恩賞。
但是林繡卻認為不應如此,軍隊的確是陛下的軍隊,但是朝廷命官履職,朝廷辦事,卻要動用陛下私庫,著實是有些過分。
若是戰時,陛下動兵,陛下出錢也就算了,這並不是戰時,也要陛下出錢,林繡對此已經不滿很久了,藉著這件事便卡住了這兩萬五千銀幣。
朱祁鈺聽懂了事情的緣由,笑意盎然的說道:“林大璫,今日回去之後,一切循舊例便是。”
林繡聞言,還是梗著脖子說道:“陛下!這幾大市舶司水師恩賞,一年靡費逾三十萬銀幣,這錢就一直單獨由陛下私庫支取,臣以為不妥!”
“都是為大明辦事,憑什麼陛下內帑掏錢,國帑就一毛不拔,這都四年了,過一百萬銀幣耗費,臣請陛下三思。”
這是一筆極其昂貴的支出,僅次於京營每年近兩百萬銀幣的支出。
“那內帑不出錢,內帑出糧草軍備土地嗎?”朱祁鈺笑著反問道。
林繡也是想給朱祁鈺省錢。
水師的供養制和京營的供養制差不多,大明京軍的軍餉分為幾部分,朝廷承擔了糧草、軍備和供京營親眷耕種的土地等,而朱祁鈺承擔餉銀、恩賞,這是京師之戰後,朱祁鈺立下的規矩。
朱祁鈺看著林繡說道:“這次調動三千軍的糧草以及一應船隻、火藥、箭矢、長短兵,不是國帑出了嗎?”
“好了,循舊例便是。”
“臣領旨。”林繡仍然有些不甘,但最終還是俯首領命。
國帑每年僅僅鑄幣稅就足夠支付京軍和水師的軍餉了,而且還有很大的結餘,陛下的確是生財有道,但是這錢會隨著市舶司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而擴大,林繡也是想要為皇帝勒緊錢袋子。
王祜聽聞大喜,洋洋得意的看了林繡一眼,便恭恭敬敬站直了身子,可是臉上的笑意,卻怎麼都止不住。
這次內帑國帑的吵鬧,以國帑全勝告終。
“計省名下會多一個反貪廳,計省的審計工作會加重,你們的人才儲備夠用嗎?”朱祁鈺說起了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