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徐承宗臉色鄭重,對於大明海貿之事,他和陛下細細商量了很多次。
徐承宗嚴肅的說道:“片板不許下海,艨艟鉅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去。”
“我要提醒你們,你們自己隨便怎麼跑,陛下才不理會你們,但是你們要是把大明的百姓帶出去,尤其是帶出去奴役,衍聖公就是下場。”
“陛下向來說到做到,你們還是要違反禁令,那就不要怪陛下再至南京,將你們的大好頭顱砍下了。”
“別以為跑到天涯海角就可以逃脫,孔府的案子,陛下可沒結案。”
徐承宗說完,兩個人打了個寒顫,這孔府的案子都過去了三年了,陛下還惦記著呢?
徐承宗話鋒一轉說道:“當然,陛下也說了,誰掌控了海洋,誰就掌控了貿易,誰掌控了貿易,誰就掌控了寰宇之下的財富。”
棠樾鮑氏的兩淮鹽商商總鮑志敏,思考了許久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陛下為何還讓我們出海呢?”
費亦應看著糊里糊塗的鮑志敏,挪了挪身子,無奈的解釋道:“因為陛下不是咱們啊,咱們只需要計算一家之私就可以了!”
“陛下是給咱們找了條出路。”
“霍霍外面人,比霍霍家裡人好多了吧。”
費亦應可以理解陛下的想法,因為在他眼裡,陛下已經仁至義盡了。
陛下從來沒有不允許任何的發財,甚至是鼓勵發財,只要不在家裡霍霍,甚至去出海貿易,攜帶大量的武器,陛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些不知死活之人,非要陛下嚐嚐厲害,非要囤積居奇的傢伙,壓根就沒有認真的領悟一下陛下所有旨意的想法,甚至連邸報都未曾讀過。
邸報上,財經事務講解的多麼透徹?
費亦應能理解陛下的政令,甚至能夠猜到一些陛下的思路,他能感受到大皇帝對海貿的重視和決心,他打定了注意,趁著這股東風起,發一筆橫財。
鮑志敏無奈的說道:“可是海外化外之民,不懂教化,還是太麻煩了。”
徐承宗看著鮑志敏,這樣的人在大明不是少數,甚至是大多數。
徐承宗的聲音裡已經帶上了一些怒氣憤怒的說道:“你們整日裡在大明買地囤積起來,哪怕是沒有佣戶去種,也要囤積起來,為何?不就是大明人開化,勤勞而且還踏實,做事認真嗎?”
“就願意在家裡做門裡橫鬼,遲早要做陛下刀下亡魂!”
這些人都是典型的守舊的人,他們寧願待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待著等陛下撬骨刀撬骨,也不肯挪窩!
就是懶而已。
陛下民為邦本的執政根基,就決定了有人要為此付出代價。
那麼,代價是什麼?
徐承宗已經把話說的這麼通透了,但是鮑志敏依舊不肯挪窩。
如何把棠樾鮑氏一步步的吞了?徐承宗當然會做這件事,若是鮑志敏依舊不知改悔,那就不能怪他徐承宗手下無情了。
鮑志敏無奈搖頭,卻不答話。
費亦應則是積極參與其中之人,他本身就是海商,他低聲問道:“魏國公,費某問件事,若是,我假如啊,若是倭國發生了內亂,我橫林費氏在倭國佔了地,陛下能給封王嗎?”
費亦應問的問題很重要,這個問題甚至涉及到了朝廷體統問題。
徐承宗反問道:“在費商總的眼裡,陛下是寧與外賊,不與家奴之人嗎?”
徐承宗為何說寧與外賊,其實在大明,尤其是南方的縉紳、商賈和勢要的眼裡瓦剌人、韃靼人和兀良哈人都是外人,但是北方局勢更加複雜,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說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