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復繼續說道:“第二點,各部族之間,如果沒有經過諮政院的決議,就私自械鬥,就不要來找我了,私自械鬥按謀反連坐法論,這是我反覆強調了數百次的事兒,每一次諮政院議事,我都要說。”

私鬥以謀反罪論,連坐法夷三族。

這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政令。

是寫在當初《撒馬爾罕大憲章》裡的六十四條之一,任何人一旦違反,所有人共擊之。

私自械鬥,是各部族殺來殺去的主要原因,這種共擊之的合法搶劫,讓各族無論什麼事,都會到諮政院說一說,輕易不會動武。

王復,比法家還法家。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秩序的建立,隨著共識的確定,各部族之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越來越少。

“第三點,我和瓦剌大石是兄弟之情,我們因為一些事發生了爭吵,不過是小事罷了。”

“好了,議政吧。”王復開啟了自己的備忘錄,看了許久說道:“第一件事,建大學堂。”

“我們要在撒馬爾罕和碎葉城建兩座大學堂,這兩座學堂對各族開放,建立需要不少的錢糧,蘭宮會出八成,剩餘的兩成,一成出自烏茲別克的碎葉城,另外一成需要各族均攤。”

“有沒有異議?”

烏茲別克的諮政大臣立刻站了起來說道:“我們碎葉城的學堂,我們可由我們碎葉城自己負擔!不需要蘭宮的資助。”

“王諮政,咱們有錢!”

建學堂可以,瓦剌人出錢不行。

這個諮政大臣的提議很有趣,烏茲別克的人很富有,光牧羊就有三十萬只,有一座百萬牧馬場,如果不那麼苛刻能湊出十萬匹戰馬來,大約能組建八萬軍,有大約一百餘萬人,是整個撒馬爾罕除了瓦剌人之外,最大的勢力。

他們不願意讓瓦剌人的手伸的太長,管的太寬。

“這件事我私下和你溝通。”王復笑著說道:“誰還有別的想法嗎?”

突厥人的諮政大臣站了起來,高聲問道:“建學堂之後學什麼?神學院嗎?”

“目前有漢學、算學。”王復想了想說道:“你們想學神學嗎?如果要的話,也不是不行,可以加一科,得加錢。”

“那算了。”這個突厥人想了想坐了下去。

這一個大學堂就得二十多萬銀幣,加一科最少得十多萬銀幣,他加不起。

讓王復極為意外的是,漢學這件事,事先是通知下去的,各諮政大臣居然沒有人諮詢和反對開設漢學。

他們更擔心有沒有教書先生。

對於漢學他們並不牴觸,甚至心生嚮往,可是過往完全沒那個條件學,所以王復要開設漢學的阻力很小。

諮政院的還在爭吵,王復一直處理到了日暮時分,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了諮政院的大門。

他回到了自己的地方,才用力的伸了個懶腰,對著身後的烏茲別克諮政大臣說道:“月別,碎葉城的漢學堂,讓蘭宮出八成。”

月別是這個大臣的名字,意思是勇敢、無畏。

“王諮政,咱們有錢,不用聽從瓦剌人的擺佈!”月別人如其名,他很勇敢。

他不覺得瓦剌人失去了王復會長久,在他心裡,完全沒必要讓瓦剌人做老大。

王復轉過身滿是笑容的拍了拍月別的臂膊說道:“月別,瓦剌有二十萬的強軍,碎葉城只有不到八萬軍,明白嗎?”

“弱小就是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