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了。”金濂思索了一下,嘆了口氣。

如同五十年未曾更新的富戶冊一樣,船匠冊已經二十八年未曾更新了。

永樂六年設造匠冊以便清勾,在冊工匠共包括艌、箬篷、竹匠、索、船木、鐵匠等,共計兩萬餘人。

比如蘇州府長洲縣共有五百二十三名,艌匠二百七十名,箬篷匠七十八名,竹匠八十六名,索匠四十三名,船木匠二十一名,鐵匠二十五名。

這兩萬餘人可是兩萬戶的住坐匠,每年光是給銀就超過了九千兩、三十萬石米。

“木則杉、楠、松、檀、雜木,竹則青竹、貓竹、筀竹、笪竹,鐵則切鐵、鋼鐵、建鐵、新釘、黃釘、釘坯、鐵線、鐵砧、鐵條、篙錯、秤鉈,這些咱們大明的能造嗎?”朱祁鈺看向了石璞問道,石璞從開封府回京述職,朱祁鈺留他參加鹽鐵會議。

石璞無奈的說道:“不能。”

二十八年未曾開海,大明除了失去了工匠,還失去了產業鏈,怎麼造?拿著圖紙,按圖索驥,只能找到蛤蟆,找不到千里馬。

朱祁鈺又看向胡濙開口問道:“胡尚書,正統九年,稽戾王下旨讓郭琰造船,提領八府造船,現在郭琰人在貴州,當初的工匠們作鳥獸散,胡尚書,人心價幾何?”

胡濙搖頭說道:“人心無價。”

正統九年造好了一百二十條船,最後卻是被所謂民變付之一炬,工匠後來都散了,人心一散,朝廷再開口造船,哪有那麼容易?

多少船匠給私家造船,不比給你公家造船來的安全?至少私家造船不會發生民變,大火燒船之事。

朱祁鈺看了一圈,無奈的說道:“朝廷已經失去了造五千料封舟、寶船五類的能力,這就是二十八年的果。”

寶船共計六類最大的那一艘叫封舟,通常是五千料,九桅十二帆,滿載排水量約兩千五百噸。

剩餘五種,按照使用用途不同,從一千五百料到兩千五百料不等,也就是排水量從七百五十噸到一千五百噸。

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旗艦特里尼達號,不過一百一十噸。

大明已經失去了造一千料以上大船的能力,最大能造的不過是四百料的戰座船,是專門海上作戰的戰鬥艦。

大明自己閹割了自己的造船能力,有人在製造這種風力,阻攔朝廷開海,甚至不惜製造民變。

大明失去了無敵艦隊之後,這些鼓譟風力之人,尤其是海商,並沒有得到好處。

因為航路被堵塞,海盜變得猖獗、倭寇開始氾濫、藩屬不臣之心之行比比皆是。

海盜倭寇甚至在琉球國的首裡城,製造了一場火併。

朱祁鈺繼續說道:“永樂六年,太宗文皇帝下旨領遮洋海船漕運八十萬石至北衙,走會通河、衛河以平地漕船轉運,永樂十年再增漕糧一百萬。”

“宣德五年,五百遮洋船至淮安廠修理,不果,再至臨清廠修理不果,至龍江造船廠修理不果,各回原衛修理。”

“正統元年,九歲的稽戾王下令,造船旗軍不與操守之事,歲運遮洋海船於本處修理。”

“正統三年至正統五年,焚燬破舊船,龍江造船廠九塘僅剩七號塘。”

“正統十年,稽戾王下令,不給人匠工辦、軍餘工辦、減存料辦稟給。”

減存料,就是負責造船倉庫等民夫勞力。

正統十年,因為想要下西洋失敗,稽戾王直接停了稟俸,轟轟烈烈的永樂造船活動,徹底畫上了句號。

現在想起來造船了?早幹嘛去了?

把一盆水潑出去,很容易;把潑出去的水收回來,卻很難。

殺死一個人,很容易;讓死亡的人重新獲得生命,根本不可能。

破壞總是比建設容易。

從明仁宗開始到稽戾王,這二十八年的時間,終於將當初建設的毀的一乾二淨。

朱祁鈺說完了,整個會議室內一片沉默,安靜到了極點。

陛下所說的都是實情,正統年間的事兒,他們大多都是親歷者,現在想要重新建設大明造船業,比當初永樂年間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