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1/4頁)
章節報錯
胡濙看著陳循面如土灰的臉色,無奈至極的說道:“陛下,操之過急了。”
朱祁鈺看著胡濙疑惑的問道:“哦,怎麼講?”
“陛下,當年永樂十九年,群臣是如何把文皇帝逼到牆角的?”胡濙要奏對,自然站了起來,說起了往事。
“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文皇帝率領群臣已經至北衙,這一天是大明正式遷都的第一天。”
“文皇帝召欽天監漏刻博士胡奫令其占卜,胡奫言: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在永樂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時,三大殿會遭到大火焚燬,上天示警。”
“這是試探。”
胡濙說的是欽天監示警,這種示警是風力的源頭,通常由欽天監的天文生、博士進行起頭。
胡濙繼續說道:“文皇帝將其下獄,到了四月初八午時卻未曾著火,這胡奫就自殺了,可是到了午時三刻,這火就燒起來了,三大殿,焚燬了半數。”
“這是經過。”
胡濙並沒有說這場火到底是天火,還是有人縱火,他唯一可以確定這場火真實存在,而且讓文皇帝非常的難堪。
說四月初八午時著火,這老天爺倒是聽話得很。
胡濙繼續說道:“這個時候,文皇帝心裡便有些疑惑,自然是召叢集臣,然後這非議逐漸就議論到了遷都之事上,蕭儀大不敬,胡言亂語被誅。”
“但是反而激起了仕林的憤怒,大半官員,國子監四千餘名學子跪在了承天門前,文皇帝是又氣又急。”
“這是發力。”
上一次國子監的學子們朝天闕還是上一次。
從欽天監漏刻博士胡奫開始起風,再到國子監學子朝天闕,就把皇帝徹底逼入了牆角。
胡濙滿是感慨的說道:“文皇帝氣急,但是又不能把人全殺了,就好生的給他們送飯,送水,但是跪在承天門外的學子們,可是有骨氣的很。”
“最後還是夏元吉夏忠靖,大明的戶部尚書,出來攬下了這個罪責,說言官應詔令提意見,沒有罪,我們這些皇帝身邊的大臣,有罪責。”
“這是轉折。”
皇帝有錯嗎?
皇帝不能有錯,那只有臣子的錯。
為此夏元吉把蕭儀這名言官被殺的罪責,攬到了自己的未曾勸諫陛下,這件事才算是轉折了。
胡濙笑著說道:“一直到仁宗皇帝的時候,這遷都之事,終於沸沸湯湯,拉開了大幕,收印信改加北衙行在,可惜了,最後也沒做成。”
“這是結果。”
“這才是朝天闕該有的樣子。”
胡濙把話挑明瞭說,行封駁事,反對陛下的政令,就應該如同永樂十九年反對遷都一樣,慢慢做,一點點的做。
最後把皇帝逼到要麼狂暴殺人失道,要麼妥協認栽。
這才是文官應該有的手段。
像這樣,直接如同大水漫灌一樣,送到皇帝面前一大堆的奏疏,然後儒袍上殿,再安排國子監的學生跟進。
這活兒乾的太糙了。
“陛下,今不如昨,今非昔比,唉。”胡濙看著朝堂上的儒袍文臣,滿是嫌棄的說道。
他們跟楊士奇、王振、王驥、朱祁鎮這類段位比較低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做事變得毛毛躁躁,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