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君王應當以用大義去約束利,用禮法去制衡私慾,用利柄的權力,去行大義。

利柄。

丘濬對於朝貢國、藩屬國,提出了除了軍事羈縻、政治羈縻以外,還要進行經濟羈縻,這樣才能保證他們不當逆子。

是所謂:「國家富有萬國,固無待於外夷,而外夷所用,則不可無中國物也。私通溢位之患,斷不能絕;雖有明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犯法而罪之;」

大明比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要富有,所以外夷則不可以沒有大明的貨物,但是私通溢位的禍患,卻始終不能斷絕。

雖然有明文禁止,但事大利益所在的地方,富人們不會畏懼死亡,哪怕是冒著犯法的危險。

翻譯翻譯就是三倍利,無法無天。

丘濬主張海貿,將商舶和貢舶、朝貢一起納入市舶司的管理,曰:「許其自陳自造舶舟若干料數,收購貨物若干種數,經行某處等國,於何年月回還,並不敢私帶違禁物件。及回之日,不致透漏。待其回帆,差官封驗。」

同時丘濬指出,漕運和海上漕運必須並舉。從海路漕運的載量中劃出20%來載運商貨,回程空船更可多運商貨曰:「南貨日集於北,北貨日流於南。」

最後丘濬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人民所同欲,國用之一端」

丘濬的觀點在正統十二年的政治風向下,是沒有一點點可能考中進士的可能,所以他的第一次科舉毫無懸念的失敗了。

景泰二年,丘濬再次參加科舉,再次落榜。

這次落榜的原因很簡單,當時主考官江淵和所有的考官一致認為丘濬在中譯中。

具體來說,就是丘濬在總結陛下的政令,寫了答案,這不是江淵一個人的判斷,而是所有考官的判斷。

這不是偷陛下的成果嗎?!

江淵將丘濬的試卷單獨拿出來,準備做個典型,以正科舉的歪風邪氣,抄誰都可以,但是你不能抄到大皇帝的頭上,不要命了?!

但是丘濬和另外一個海南人海瑞很像,不牟私利,諂媚權貴,你江淵是主考官又如何?

丘濬是一個很節儉的人,他住的地方很是破敗,他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的。

所以他直接找到了江淵,和江淵說明了情況,並要求調閱正統十二年的考卷。

江淵就把丘濬在正統十二年的考卷拿了出來,然後江淵人傻了。

整個景泰二年的主考官,全都傻了。

丘濬也對江淵言明,他雖然有些不成熟的、不成體系的、沒有實際解決方法的觀點,但是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陛下不僅有理論,而且更加成熟,最主要的是陛下有手段,有能力實現他的政治主張,這是他最想看到的。

丘濬是個普通的讀書人,他的理論主張,都是嘴炮,說說而已,真的動起手來,哪裡有那麼容易?

陛下一個貨幣政策,折騰了多久?遇到了多少困難?若非陛下,他那些想法也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而已。

但是江淵不能說他抄襲,並且把他作為典型,革除他的功名,正科場風氣,因為他才是原創,他沒有抄襲。

最後,丘濬一個舉人,和朝中從二品大員江淵達成了和解。

丘濬不追求勞動價值論、貨幣論、海貿論、海漕論等理論的原創,江淵不為難丘濬,不革除丘濬的功名。

這件事掰扯清楚之後,陛下已經南下平叛去了。

吳敬為什麼關注丘濬?

因為丘濬從正統十二年到了京師之後,一直在寫書。

“丘麻桿,今天長洲詩社在太白樓擺宴,請我等舉人前往為秀才壯行,你去不去?”另外一個舉人拍了下丘濬的肩膀說道。

拍人肩膀是一種很不尊重人的做法,因為在一些傳聞中,人的腦袋肩膀有三把火,是陽火,一拍就熄滅了。

麻桿就是火麻收穫的時候,會在中間繫緊,上下大,中間小,草垛子一樣。

丘濬私財不厚,所以他並不胖,但是他的肩膀很寬,長得也很高大,一張臉方方正正,和麻桿很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