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1/4頁)
章節報錯
王直說王翱可用的意思,就是自己想致仕,陛下說吏部還需要他照看,等待王翱成長,意思是不讓致仕。
大家話沒點透,但是王直最終選擇了繼續為官。
這樣選擇,他就背棄了自己的宗族,背棄了琅琊王氏的榮耀。
他選擇了繼續在朝為官,就不能落葉歸根。
他們家是琅琊王氏的一個分支罷了,王泰在洪武十五年的詔對之中,奪了第一,他們這支旁支,才被歸宗。
王直深受家族恩惠,從讀書識字,再到入朝為官,三十四年混日子,也都是王氏供養。
他選擇繼續做官,就是對家族的背棄。
王翱的資歷夠厚重了,但是吏部諸事,考成法的推行都在開闢之時,他走不脫。
一個政策三年才會穩定,五年才會成熟,王直要保證考成法瓜熟蒂落。
陛下執掌神器,六部尚書分掌公器,他此時若是一走了之,那是背叛大明。
在背叛大明和宗族之間,王直選擇了背叛宗族。
其實這不是王直第一次選擇,在正統七年的時候,他作為楊士奇的同鄉,想要倒楊,就是第一次背棄。
事實上,各大宗族更希望朝廷裡這些同鄉們,能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
但是王直當時沒有,現在也沒有。
朱祁鈺看著王直,低聲問道:“沒有什麼困難吧。”
“沒有。”王直回答的很輕鬆,自從住進了官邸之後,王直其實和宗族的聯絡也斷的差不多了,不過是一次徹底的割裂罷了。
朱祁鈺點頭。
他強行留下了王直,並且把王直放在了火架上烤,自然是有他的考量。
六部尚書,在眼下的大明朝,位高權重,如果六部尚書的權力不能順利交割,會出很多的亂子。
陳汝言當初就是這樣的例子,資歷足夠,但是能力不足,于謙封侯,陳汝言當了兵部尚書後,于謙其實一直負責著兵部諸事。
直到陳汝言主動讓賢,江淵上位,兵部的權力交割才落下了帷幕。
王翱的能力足夠,資歷足夠,但是對吏部的事務還不完全熟悉,他還需要一段時間。
崇禎皇帝十七年換了十九位首輔,六部尚書走馬觀燈一樣,導致了朝中權責不清楚,最後落得煤山吊死的下場。
在原來的歷史線裡,景泰三年,明代宗廢明憲宗朱見深太子位,胡濙主持更換太子廷議,在經過了廷議之後,太子更換為了朱見濟。
在這之後,明代宗因為朝中劇烈的黨爭,頻繁的更換六部尚書,這種更換導致了朝中為了六部明公的位置,展開了極為激烈的爭奪,這種爭奪促使了一大批的投機者出現。
這些投機者發展到最後,都成為了明代宗的催命符。
六部尚書的更換,茲事體大。
朱祁鈺想了想笑著說道:“王尚書,朕給你太子少師之位,負責教授泰安宮皇嗣課業。”
這是一個保證,王直不會被反攻倒算,不會被挖墳掘墓,會在金山陵園為王直留下一席之地。
王直滿是笑意的俯首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王直俯首離開了聚賢閣,走出講武堂的時候,王直陣陣眩暈,這個抉擇對他來說,也不是個輕鬆的事兒,但是他還是選了。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王直選擇一條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