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之死,死於他私謁太子朱高熾,那紀綱之死,就是死於和漢王走的太近了。

涉及到皇權爭鬥之中,就不是這些臣子們應該涉及的了。

胡濙喝了口茶,看著還在恐懼的柯潛,這個剛入官場的年輕人,對現在喜事喪辦的朝局,人都傻了。

“那既然不涉及到皇權之中,為何朝臣們要彈劾盧忠呢?”柯潛有些不明白的問道。

胡濙滿是笑意的說道:“因為盧忠太專業了。”

“啊?”柯潛有些摸不到頭腦,這和盧忠的專業有什麼關係呢?

胡濙看著還是不太明白的柯潛,索性把話講明白,他解釋道:“盧忠這件事辦得有點糙了,一直以來,盧忠都以縝密著稱,連花的銀子,他都能摸出銀路來。”

“這個案子不大,盧忠可能沒當回事兒,覺得反正有刑部和大理寺,一共要三次查補,反正不急,就忙別的去了。”

“這就是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的道理。”

胡濙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看著柯潛還是不明白,無奈的說道:“怎麼說呢,今天這些朝中的風憲言官們,還是遠不如昔了。”

“永樂年間鬥紀綱那是怎麼斗的?今天這些鬥法,怎麼可能鬥翻盧忠嗎?”

永樂的酷吏很多,如紀綱、馬麟、丁珏、秦政學、趙緯、李芳、陳瑛等酷吏,都是酷吏,永樂年間怎麼斗的?

就是讓他們自己飄上天去,目無朝綱法紀,然後等到酷吏已經過了皇帝能夠忍耐的閾值的時候,在一擁而上。

紀綱、陳瑛、李芳、馬麟無不是被這麼鬥翻的。

這些都是皇帝的寵臣,也是酷吏,下手狠辣果決,查案雷厲風行。

這些酷吏因為皇帝的寵幸,手中權柄極大,而且能夠隨時面見皇帝,因為深受皇帝的信任,所以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權柄來自於自己,進而自己把自己送上絕路。

這才是應該有的鬥法。

但是永樂之後,文臣一家獨大,連英國公張輔都被折騰的不上朝,他們逐漸忘記了應該如何鬥酷吏。

這抓這個小錯誤,就欣喜若狂,要把盧忠給辦了…

這事說破天了,頂多就是盧忠辦案不力,何況,人家錦衣衛還在二次、三次查補。

真的想做點什麼,最起碼,最少應該等到張富貴被怨殺,再彈劾。

胡濙都不知道說什麼好,這種鬥法,到底是要把盧忠鬥倒,還是提醒盧忠,事事小心周密?

胡濙嘆息,連官鬥術都用不好的文官,這大明朝的文官,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拉了…

哪怕是不會,能不能翻翻書?

看看永樂文臣如何跟酷吏們鬥法的?

看看是如何步步為營,尺進寸取,如何一點點的讓酷吏權臣變得張狂,目無法紀?

欲擒故縱會不會?諸葛亮七擒孟獲會不會?

盧忠那是陛下頭號鷹犬,連出京辦案都不捨得放出去,留在手邊專門殺人用的,這幫人鬥盧忠,居然就這麼草率的直接上了。

《魯莽》

胡濙真的是有點,一言難盡。

大明朝的文官,實在是有點斷了傳承,連最基本的官鬥術都不忍直視。

胡濙看過李賓言的奏疏,六個等秩的天下分級,就分的很好。

在六等秩的最高序列,第六等的時候,連文官的狗鬥,都顯得進退有度,文官們默契的結合在一起,不急於一時,不急於一事,徐徐推進,最後達成目的。

但是在五等秩、四等秩的時候,就是各種人妖物怪,連官員狗鬥,都沒有一絲一毫的美感可言。

怪不得王文懶得在都察院待著了,寧願專門去文淵閣做秘書郎,也懶得跟風憲言官們廝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