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三人,終於開始吃席了,滿桌子的海貨。

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為主的海八珍。

炙蛤蜊、鯊魚筋、炒鮮蝦為三個小菜。

還有一種名曰三事的海鮮,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共燴一處,味道極其鮮美,這是湯。

還有幾塊琅琊酥糖,味甜而不膩,糯而不粘、酥而不碎,乃是餐後佳品。

袁彬三個人吃的滿嘴流油,大快朵頤,海貨不便,陛下平時似乎沒這個口福。

而坐在主位上的蒲氏,雖然還有一點點天方人的特徵,但是已經完全看不出來。

趙明瑞是這一代的泉州蒲氏的當家人,為什麼蒲氏的人姓趙呢?

因為蒲氏為了躲避大明朝的禁止蒲孫二氏並罰,永世不得出仕的規定,開始改姓,由蒲氏改為趙氏,楊氏等等。

其中改為趙氏的人最多。

南宋的老趙家真的對不起天下人,但是唯獨沒有對不起蒲氏人。

在有南宋的一朝,因為軍事壓力,南宋朝廷,不得不倚重海貿,對泉州蒲氏格外恩厚。

蒲氏為了投元,又因為出賣趙家人,屠殺三千餘趙氏宗室子弟,榮耀與元朝。

最後蒲氏又因為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導致了蒲氏的家族再次飄零海上。

蒲氏現在改姓趙,李代桃僵。

袁彬將琅琊酥糖塞進了嘴裡,含糊不清,但是有些憤怒的說道:“他也配姓趙?”

“他不配!”嶽謙立刻說道。

袁彬是忠臣,他甚至一直忠誠於稽戾王,直到稽戾王給瓦剌人談胡琴,娶胡女,給胡女和那個串兒名分的時候袁彬的所有價值觀都崩解了。

嶽謙也是忠臣,他從頭到尾忠於大明。

季鐸也是忠臣,他知道嶽謙要做什麼,卻始終沒有阻攔,在嶽謙要動手之前,季鐸也參與其中。

但是他們一致認同袁彬所說的,蒲氏不配姓趙。

洪武二年,太祖高皇帝曾經追封了他的外祖父陳公為揚王,而陳公是崖山倖存血脈。

所以這群人聚在一起,不僅僅是國仇,還有大明朝的家恨。

澉浦楊氏楊永印是這一代的楊氏家主,是這舟山列島海盜的第二支,也就是袁彬三個人藉著他們家的信牌登島。

而坐在第三位的是一個倭人,名叫斯波義敏,是斯波氏的第十世當主,斯波義敏坐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他被流放了。

下克上,幾乎是倭國的老手藝了,斯波氏的家督朝倉孝景是個權臣,把斯波義敏給流放到了海外。

第四位是一個波斯色目人,名叫沙不丁,這人就姓沙,改的漢姓。手下大約有兩千多色目雜軍。

袁彬都認識他們,把他們的面目記得死死的,等到天傾海覆的時候,這一個個都是功賞牌。

趙明端看著大家酒足飯飽之後,才站了起來,高聲說道:“我們今日齊聚於此,是為了共襄反明盛舉,大明皇帝,不讓我們活啊。”

趙明端此言一出,所有人紛紛附和。

此言有理,因為整個舟山列島就是大明的另外一個血槽,持續放血的血槽。

這裡在走私,因為的嚴格的海防戰略,近千餘海防巡檢司,遍佈大小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