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路上,朱祁鈺反覆咂著于謙的那句話,終於想明白了于謙表達的含義。
這不是于謙在打啞謎,是他作為臣子,不能開口說的一些道理。
他的意思,全都在這句「誰是君,誰是臣」之中。
而且朱祁鈺顯然注意到了,于謙家裡很是破敗,很窮,很小。連個侍衛都沒有。
朱祁鈺回到了家中讓成敬找到了朱元璋寫的皇明祖訓,挑亮了油燈,才終於將於謙未說完的話講完。
皇明祖訓裡,朱元璋說:【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這段話的含義就是:如果皇帝沒孩子,就必須是兄終弟及,而且必須是立嫡母所生的孩子,庶母生的,即便是長子,也不能立。
朱祁鈺的母親是罪臣女眷吳氏,吳賢妃。
當年漢王朱高煦搞造反,被朱瞻基平定的時候,吳氏作為漢王宮女眷,被送進了後宮為奴。
明宣宗朱瞻基赦免了吳氏的罪,把她放在了宦官家中,生下了朱祁鈺。
朱祁鈺其實一直住在宮外,其實就是一個私生子,直到朱瞻基病重的宣德十年,朱瞻基才將吳氏確立為了賢妃。
大明有個很不好的習俗,那就是殉葬,皇帝死了,沒有孩子的嬪妃,都要殉葬。
若是不承認吳氏和朱祁鈺的存在,吳氏就會被殉葬。
朱祁鈺靠在座椅之上,他的權力看起來很大,但其實很小很小,他乃是庶出,天生沒什麼法統正名,母親還是罪臣女眷。
朱祁鎮是嫡出,嫡子在宗族禮法之中,擁有絕對的繼承權,尤其是朱元璋還明文規定了這一點,甚至用行動維護這一點。
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還因此不惜發動了藍玉案,也要確定嫡孫朱允炆的皇位穩固。
朱棣的一生,五徵漠北,七下西洋,他其實就一直在證明一件事,那就是他做皇帝比朱允炆強,或者是“爹,你選錯人了。”
但是臨到走的時候,他依舊讓朱高熾,也就是嫡長子繼承了皇位,而不是讓更像自己的朱高煦繼位。
朱瞻基同樣是嫡長子,朱祁鎮同樣是嫡長子,朱祁鎮的年號都是正統。
朱祁鈺認真的捋了捋腦海中的記憶,群臣們起鬨讓他當皇帝,只是臨時的代班皇帝。
此時的大明朝,有資格真正繼承皇位的是襄王朱瞻墡,因為襄王朱瞻墡是朱瞻基的胞弟,人家是嫡子。
按照大明的規矩,朱瞻墡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
孫若微也在朱祁鎮被俘之後,第一時間派人去襄陽去了朱瞻墡的金印。
朱祁鈺終於明白了自己登基之後的第一要務,正名位。
而他最大的敵人,就是宗族禮法。
在宗族禮法中,朱祁鈺明明是皇帝,但朱祁鎮回來,朱祁鎮才是君,而他朱祁鈺是臣子。
因為朱祁鈺若是突然暴斃,甭管朱祁鎮回來不回來,這皇位還要還給朱祁鎮一脈,也就是朱祁鎮的庶長子朱見深。
這種事居然是合理的。
合理個屁!
朱祁鈺越琢磨越是憋悶,他沒有繼承權,之所以當皇帝,其實就是臨時看個家,等到朱祁鎮回來的時候,這鳥位還是朱祁鎮的!
于謙並不是他朱祁鈺的臣子,他只是大明的臣子。
朱祁鈺兩手一攤,空空如也,他突然發現,郕王一直是閒散王爺,壓根就沒有什麼班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