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2/3頁)
章節報錯
岳飛的背上刻著的那四個字,盡忠報國。
而岳飛的一生也在踐行著這四個字,奈何他遇到了趙構,最終被陷害,在大理寺獄中,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字,拉肋而死。
這是朱祁鈺親自提筆,寫好刻在山門上的對聯,就是告訴踏入此門之人,其一生的志向。
而在入門的衛室之後,是三路四進的兩層磚木瓦房,三條路,四排房舍,三路四進。
而這四排房舍,是學校山長、祭酒、教習、提督內臣、軍需、太醫署等等機構。
朱祁鈺任山長,楊洪乃是講武堂祭酒,可惜還未履任,楊洪就不得不為了大明江山安泰,再次以七十歲高齡戍邊,祭酒暫時懸空。
本來祭酒朱祁鈺打算讓于謙暫領,可是于謙堅決不受,最後只能懸著了。
于謙不受的理由很簡單,兵部掌軍權,那是權宜之計,陛下收回軍官任免職權,那是理所當然。
他兵部尚書再摻和進去,那不是攬權之嫌,而是攬權之實了。
而教習,乃是京師舊京營的老營兩萬軍中,優而擇優、精益求精的把總擔任,技戰術一流。
而提督內臣,則是朱祁鈺的大璫,李永昌擔任,他曾經在彰義門、德勝門外,幫助石亨整理軍務,對此比較瞭解。
軍需則由戶部員外郎一人擔任,軍醫則是陸子才從太醫院選出來的良醫。
而朱祁鈺特別設立了一個與講武堂不遑多讓的分校,名叫掌令官講習堂。
掌令官本就負責督戰之務。
比如大明軍令明文:若頭目不顧軍士,先自退怯者,許掌令官即斬其首,別選頭目代領。
頭目不勇不進,致軍士失陷十人者,許掌令官斬首示眾。
行軍之際軍士敢有搶虜民財至十貫以上者,許掌令官斬首示眾,以立軍威。
頭目縱容軍士搶掠至十人者,罷職充軍,許掌令官別選頭目代領。
搶掠二十人以上至全隊者,梟首營門,軍士並皆處死。
掌令官除了負責傳遞總兵官及上司的指揮命令以外,還對作戰不賣力,思想有問題的軍士,進行物理說服,讓他們痛改前非,幡然悔悟。
而朱祁鈺對掌令官頗為期待,因為傳令的需要,這些軍卒多數都識字。
朱祁鈺希望對他們掌令官進行全面的控制,以達到某種程度上,對軍隊的高度控制。
掌令官們,履職三年以上,如果沒有任何的越權行為,可以加入錦衣衛編制。
這算是朱祁鈺打算把錦衣衛建到百人隊上的手段。
朱祁鈺在京師講武堂專門留下了一排設有院牆的房舍,掌令官會單獨居住、用餐、和上課。
而給他們上課的,也有是朱祁鈺本人。
他對京營再熟悉不過了,十團營大規模集訓的時候,他在這裡住了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每天在泥地裡摸爬滾打,端著長銃,一站,就是兩刻鐘。
這裡除了多了這三路四進的校本部以外,就沒有多餘的建築了,但是在專設的掌令官營舍,則是新建的地方。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大德廣行,行德澤軍民且名揚。”
“日月高懸。”
朱祁鈺站在掌令官講習堂的門前,讀了楹聯,這也是他親手寫的。
朱祁鈺在朝議上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並沒有切實的答案,也沒人回答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