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並沒有立刻回京,而是現在九門外轉了一圈,大明的軍隊徵用了城廂民舍作為戰場,轟隆的炮火、鐵蹄踐踏,早就不成了模樣。

雖然戰場主要集中在了德勝門、西直門外,但是其餘九門也多有斥候侵擾,放火燒房。

大雪封凍,于謙帶著自己的親衛和軍士們,挨家挨戶的看,城郭百姓毀家紆難,守城的功勞自然有他們的一份兒。

京營的軍士們和工部的工匠們,都已經做好了規劃,這個冬天,沒有家的人,暫時住在官舍之中。

今年的柴薪因為堅壁清野非常便宜,倒是不會有凍死之人,路有凍死骨之事,倒是不會發生在大明京師之內。

于謙在天寒地凍的天氣裡,依舊強拖著疲憊的身子,巡視完了整個九門,才放下心來,從德勝門入城。

雖然疲憊,但是一切都是欣欣向榮。

朱祁鈺得知于謙回京,並沒有立刻召見,而是令興安帶了不少的年貨,送到了於府,讓于謙今天好生休息。

興安來到于謙府中,就看到了于謙身上的墨跡,興安趕忙說道:“傳陛下口諭,就料到於少保剛回京,還要為國事辛勞,特下旨:明日再看。”

朱祁鈺管的很寬,連於謙的休息也要管。

其實朱祁鈺是抱著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的心態,讓于謙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才能更長久的為大明發光發熱。

于謙無奈的搖了搖頭,他不在京師這倆月陛下倒是沒閒著,給他的府上塞了不少的僕從,按照一品大員的規制,校尉、門房、文書、雜役、後院丫鬟等等一應配全了。

于謙現在頗有一些一品大員的味道了。

興安將敕喻交給了于謙,低聲說道:“於少保,不是咱家多嘴,最近陛下一直看《出師表》,時常感慨諸葛孔明,命隕五丈原,漢室自此凋零。”

諸葛亮命隕五丈原的時候,享年五十三歲,過完年,于謙就五十二歲了,朱祁鈺在藉著興安提醒于謙要注意身體。

興安繼續說道:“陛下說,這諸葛孔明之後,還有蔣琬可以託付,即便是蔣琬之後,亦有費禕可託,可是大明呢?”

諸葛孔明在五丈原之戰時,已經知道自己病重命不久矣,劉禪派尚書僕射李福去詢問:若公百年,誰可任大事者?

諸葛亮說是蔣琬。

李福又問蔣琬百年之後呢?諸葛亮說是費禕。

但是李福再問費禕之後呢?

諸葛亮久久沒有回答,只留下了一聲重重的嘆息。

但是此時的大明土木堡驚變,京師在廷文武社損了三分之一還多,王直孱弱,徐有貞投機,若是于謙真的病倒了,大明去哪裡找個可任大事者呢?

于謙長揖稽首說道:“臣謹遵聖誨。”

“但是眼下當務之急,講武堂的名單迫在眉睫,眼看著要過年了,這講武堂的名單還在兵部文淵閣打轉,實在是…有愧陛下之信任。”

石亨、楊洪、範廣、孫鏜等人,一致認為,應該以軍功論,既然于謙走之前定下了軍功冊,就按著軍功冊往下摸,摸到哪裡算哪裡。

但是勳貴、外戚、都察院都認為應該議親、議故、議功、議賢、議能、議勤、議貴、議賓,此乃八議。

八議是《大明律》中規定的勳貴、宗室、官紳的法律特權。

這八種人犯罪,法司皆不許擅自鞫問,實封奏聞,取自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