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獎勵並非個人,而是獎勵該鎮,五萬兩看似不多,但是至少可以該鎮的好吃好喝好幾個月了。

尤其是這冠軍旗,是榮耀的象徵,幾乎等同於龍旗大纛直接飄揚在他們的一鎮之地上。

這是一種榮譽,軍隊往往會有一種“鬥牛別勁兒”的風氣,這要看到別家的冠軍旗迎風招展,自己城頭上,啥也沒有也就罷了。

要是插著一個亞軍旗,那能服氣嗎?

必然不能。

這軍事大比武和改良軍械,有什麼關係嗎?

有。

朱祁鈺的意思非常明確,可自行改造手銃、火銃、大將軍炮、子母炮等器械,自行攜帶裝備進京校場。

他一個腦袋可能改良不了軍械,但是大明工匠千千萬,這麼多腦袋,集體改造,還改不出好物來?

當初在西便門處,看城池守備的時候,他就和于謙討論過火器的改良。

現在終於有了個好法子。

朱祁鈺完善了自己的想法,讓盧忠帶著火速送到了塞外的于謙手中,順便給了石亨一份,讓他參謀參謀。

石亨的回覆很快,只是他覺得打固定靶標沒意思。

不如從西山煤田上把那群瓦剌俘虜,放到圍場裡,以瓦剌的首級為準,這樣才有效果。

石亨在這些方面總是非常的有想法,他的主意,真的很不錯。

當然這種做法被朱祁鈺拒絕了。

俘虜的瓦剌人可是京師三大廠,煤炭出產的主要勞動力啊,怎麼能白白浪費呢?

于謙拿到了朱祁鈺的書信已經是兩天後了,他拆開之後,看著朱祁鈺的奇思妙想,愣了很久。

陛下對軍械極為重視,集思廣益,發動大明九鎮邊軍的工匠,去一起集思廣益。

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陛下之前所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果然是沒錯的。

于謙並沒有馬上寫回書,陛下的這個主意很好,但是缺少了很多細節,需要于謙去補充。

而且這種事,不是一拍腦子就能做的,至少今年是做不得了。

他收起了書信,帶著五六個親從,走進了村落裡,他現在還有重要的是要做,那就是賑濟百姓。

大風大雨之後,又是兵禍,緊接著就是大雪紛紛,這叫瓦寨的村裡,人丁稀落,個個面黃肌瘦,勉強活著,他們瞪著麻木的眼神,看著于謙的到來。

“興,百姓苦,亡,百姓更苦啊。”于謙看著這群百姓們的腳底板上的草鞋,感慨良多。

親從拿著一個鑼鼓,一邊敲一邊說道:“來來來,放糧了!”

一隊隊的獨輪車停在了村寨的廣場上,稻、麥、黍、菘的袋子,挨個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