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為陛下賀,為大明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祁鈺的繪圖是十分迅速的,而且他的圖紙具現的速度,也是無與倫比的。
縱觀全世界,大明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個國家的組織力依舊是世界獨一檔的存在。
大明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匠,他們對於朱祁鈺的那些奇思妙想,總是有著十分強大的具現能力。
他只是畫了個灶兒,第二天清晨醒來的時候,他畫的灶兒,已經全部修好了。
前包的改變速度之快,讓朱祁鈺歎為觀止。
現在前包已經大了一圈,四周全都是風道,只不過這個風道不再是向爐內吹熱空氣,而是向前包吹熱空氣。
前包是爐前儲存融化鐵水的地方。
當木炭、鐵料、石英石等物在爐內經過高達1350°的燒灼之後,融化成為鐵水,慢慢彙集在前包之中。
被工匠們稱之為釉質的黑灰色雜質,會漂浮在鐵水之上,透過排釉口而出,那是一種黑色刺鼻的軟軟絮狀物,是雜質,在冷卻後會變的生脆。
當前包攢夠了鐵水之後,再戳開前包底部的孔洞,鐵水就會蹚出,澆鑄成為鐵錠。
大明的工匠忙活了一晚上,將爐內壁的燃燒殘留物和耐火土一起戳下,再塗抹上新的耐火土。
爐上的風眼在開爐之後,都被釉質堵住,但是已經被清理乾淨。
而現在爐內正在不斷的投入柴火,裡面在燒火,將耐火土烤乾,防止他們在高溫下脫落。
朱祁鈺認真的考察著整個風道,前包的風眼都位於底部,而且需要的風力極大才會保證它不會再次被堵上。
“陛下,按照經驗而言,往前包裡吹氣,它會非常快的冷卻,甚至可能會把整個前包都變成一坨鐵。”于謙忙活了一晚上,他雖然困惑陛下的命令,但是他堅決執行了陛下的命令。
朱祁鈺點頭說道:“是的,一般經驗而言,即便是加熱過的空氣依舊是遠比鐵水涼,涼空氣和炙熱的鐵水混合到一起,必然會讓鐵水變涼。”
“按照一般的經驗的確如此。”
就像是熱水中混入了冷水,熱水會變涼一樣,于謙的說法沒有問題。
但是炒鋼法的鐵水在攪入了空氣之後,非但沒有凝固成鐵塊,反而愈加炙熱。
于謙雖然不知道自己的陛下在賣什麼關子,但是他沒有任何阻攔皇帝的意思。
幾個工匠,幾個爐前工,幾千斤的木炭,和幾塊磚頭,幾塊廢鐵料,這些東西加起來,還沒朱祁鈺扔在民舍的那件常服貴。
那件常服需要近萬兩銀子,才能織好,一個景泰爐實驗一次,也就不足百兩銀子。
一件衣服就夠大明開爐上百次了,陛下這個愛好,真的不算貴。
大明皇帝願意關注軍工廠,這對兵部而言,是一個重大的利好訊息,他沒必要阻攔。
隨著爐子的再次點燃,多人協作的風箱再次開始工作,呼嘯的風道向著景泰爐撲去。
鐵料、木炭、石英石、白雲岩、石灰石混合,在工匠不斷的搖動之中,慢慢爬升,從爐頂傾斜而下,淹沒在爐內的火舌之中。
在加熱的風力之下,火苗洶洶,所有的物料變成了紅色,隨後慢慢融化在了爐底,明黃色的鐵水緩緩的流過中橋,在前包爐底匯聚,慢慢升高。
大明的工匠們經驗極其豐富。
他們甚至可以透過聽爐內火舌舔動的呼呼呼聲,來判斷加料時機;只要瞄一眼就知道哪個風道堵了;稍微聞一聞,通紅髮黑的釉質散發的味道就可以減少或增加石英石、白雲岩的數量。
“轉風道!”一個工匠大聲的喊道。
前包的風道開啟,幾個工匠用力的拉動著風向,加熱過的空氣,如同針一樣源源不斷的衝向了前包,釉質開始起泡,並且向著排釉口加速排出。
不對勁兒,這是排釉口的爐前工的第一反應。
排釉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確切的說,釉質在鐵水上漂浮,在排出的時候,通常是通紅髮黑的絮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