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多鐸的追兵(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鐸判斷的不錯,靖北軍由於攜帶了大量的輜重物資,在清軍攻破蠡縣之時,大軍才堪堪抵達了安平境內。
離開了保定,顯然令靖北軍諸將緊繃的心神鬆懈了許多,畢竟這裡已經距離高陽兩百餘里,而且距離滹沱河不遠。
只要大軍渡過滹沱河,那就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況且盧象升的軍馬正向保定轉進,根據時間判斷,說不定此刻已經和多爾袞的大軍接戰了,有盧象升軍馬在側,東虜安能輕兵冒進?
故此靖北軍諸將包括李興之在內都對能夠安全轉入山東感到樂觀。
隨軍的新安知縣魯良直卻對當前的局勢感到擔憂,在大軍轉至安平縣城後就是向李興之建言,應當趁夜立即在滹沱河架設浮橋,佈置防線,以免明渡河之時亂了方寸,若是清軍追兵趕到,也能有所應對。
楊彪卻對魯良直的話嗤之以鼻,嘲諷道:“魯知縣,你莫不是被韃子嚇破了膽吧,安平距離高陽兩百餘里,中間又隔著蠡縣,東虜就是插了翅膀,也不可能這麼快進入真定吧!”
王忠等靖北軍諸將也附和道:“就是,我軍扶老攜幼,又攜帶這麼多的輜重物資,後營的老弱已經疲累不堪了,要我說,咱們還是在安平休整兩日,再走不遲。”
對於魯良直的話,李興之此刻卻贊同道:“孫子兵法有云,“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
如今大軍已經進至安平,如今滹沱河就在眼前,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若不趁熱打鐵,若是在安平遷延兩日,一旦被東虜追上,豈不是功虧一簣。
所以當下說道:“你們不要說了,魯知縣說的在理,清軍皆是騎兵,若是倍道而來,咱們要是被他們逼在安平就不好了,只有渡過滹沱河,咱們才會徹底安全,我意發動城中百姓前往滹沱河打造浮橋,疾火營立即攜帶重炮在滹沱河南岸佈置防線,好迎接咱們大隊渡河。”
“喏!”
李睿起身接令,心中卻有些腹誹,倒不是對李興之不滿,而是對鄙視魯良直膽小如鼠。
魯良直繼續說道:“李將軍既然安排疾火營佈防,可容本縣同去,若是一旦有變,本縣和李營官也好有個照應。”
李興之自無不許,畢竟征伐民夫和建造工事這些,魯良直這個知縣肯定是比李睿在行許多了。
有魯良直統籌,再加上靖北軍開出的工錢也頗為豐厚,每個人足有兩錢銀子,城中的青壯自然是踴躍報名。
滹沱河是海河的支流,全長一千六百餘里,安平區段又稱葡萄河,河寬百餘米。
現在又是十月下旬,水流又不湍急,所以浮橋搭建起來也很簡單,只需將周左的漁船收攏起來,鋪上木板,用麻繩固定即可,至於防線,設定一些土壘佈置火炮即可。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在安平的百姓連夜搶修下,只大半夜就搭建了三道浮橋。
次日拂曉,也就是崇禎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靖北軍重新整裝上路,連續的強行軍,已經令隨軍的老弱頗有怨言了,要不是李興之以強力壓著,他們根本不想走。
鋼鋒營、震俘營以及騎兵大隊近四千官兵保護著騎兵大隊緩緩向滹沱河浮橋處進發。
熟料就在靖北軍行進至距離滹沱河不足七里處,北方的官道上出現了大量的清軍哨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