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輕裝殺入膠東,所需糧秣全憑搶掠,在濰坊和黃縣,清軍有因靖北軍堅壁清野的策略,並未取得任何補充。

經鰲貝查驗,時下軍中不過每人備有五六日的乾糧和肉乾,。

其實也不需要鰲貝查驗,嶽託也知道軍中的錢食撐不了幾天,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第一就是猛攻萊州城,打下萊州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是嶽託根本沒有把握在沒有重炮的情況下打下眼前的萊州城。

他只得選擇走第二條路,走大澤山殺入平度,沿途依靠搶掠退回青州。

“通知阿蘭柴,著其立即率軍前往萊州,一起走平度繞過膠萊河,咱們孤軍深入,早點退到青州才是正理。”

嶽託思量來,思量去,終於下定決心,立即撤軍,畢竟多呆一天,就會多一分危險,作為大清的鑲紅旗旗主,他可不想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困死在這裡。

“大將軍高見,奴才等拜服!”

一眾滿漢蒙將佐紛紛領命,他們也不想在沒有糧秣的情況下,死磕萊州的城牆,現在的情況是拖的越久越危險,當下紛紛領命,各自督軍返回大營打點行裝。。

嶽託千里迢迢跑到萊州打了兩個時辰,就解圍撤軍,這令守城的靖北軍諸將皆有些摸不著頭腦。

李興之卻有些瞭然,這要麼就是李睿和蘇國棟襲擊了膠萊河,要麼就是嶽託的引蛇出洞之計。

不過他根本不在乎,這刻李興之已經拿定了主意,老子認得你們滿蒙大兵利害,咱也學關寧軍來個不動如山,反正咱肯定是窩在萊州不走了。

次日辰時,在阿蘭柴抵達萊城西門後,清軍就是拔營起行。

由於清軍並沒有什麼輜重,只有幾門小炮和相應的的藥子,所以他們撤退的速度很快。

崇禎十二年二月初五,清軍抵達大澤山脈的大佛嶺一帶。

大佛嶺本名朱山,因山上刻有大空王佛四個大字,又稱大佛嶺,山高約四十丈,由於是大澤山餘脈,山勢到也並不險要。

只不過由於大佛嶺卡在掖縣和平度的官道之間,所以清軍欲走平度繞過膠萊河,必走大佛嶺。

按嶽託原有的判斷,明軍匆忙退入萊登,必然來不及整軍,再者已方有八千滿漢大軍,就算是明軍設伏,大清軍也根本不懼。

事實也和嶽託預想的一樣,清軍進了大澤山脈後,連明軍的鬼影子都沒見到。

只不過,這官道卻不怎麼好走,佈滿了巨大的斷木和寬約丈許的壕溝,甚至地上還插了不少尖樁。

當然這些佈置並不能阻止大清軍前進,擁兵近萬的滿洲兵雖說不能填河而進,但是處理這些路障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是道路被破壞的面目全非,卻嚴重遲滯了大清軍的進兵速度。

很明顯,這道路肯定是那些可惡的明賊破壞的。

和往常一樣,嶽託在看到官道被毀的一塌糊塗後,就是令佟圖賴統領所部漢軍為前隊,負責清理路障和應對明軍可能的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