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出征準備(上)(第2/2頁)
章節報錯
黃臺吉喜歡玩圍點打援的策略,那李興之同樣可以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遼東海岸線漫長,將東虜留守軍馬吸引到遼南,那自己就可以以偏師攻入東虜腹地。
“王先生,軍械製造局那邊有多少藥子和火炮可以調動,老本營的裝備可曾列裝完畢?”
定下了以旅順、金州和南關作為靖北軍出征的前進基地後,李興之又看向了軍械製造局大使王徽。
“李帥,目前製造局有火藥儲備約二十萬斤,中口徑和大口徑火繩槍共有六千餘支,應該夠老本營呼叫,只是火炮數量不足,畢竟剛剛配發了兩百五十門火炮至新編的五個鎮,水師鎮的缺口剛剛湊齊,老本營卻是尚未來得及打造。”
王徽也是無可奈何,泥模法打造火炮的速度太慢了,光是陰乾泥模就需要個把月,想要提高進度,就必須使用能夠反覆使用的模具,雖然軍械局也在早就鐵模,但技術改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李兄弟,六千支火繩槍可夠裝備老本營?若是沒有火炮,你部軍馬現有編制如何?需不需要火炮?”
這次進攻遼東,李興之屬意由第三鎮李睿部和新三鎮惠登相部以及李定國的老本營出征,打的就是避實擊虛的主意。
“大帥,東虜主力俱在錦州,末將以偏師殺入遼東,最關鍵的就是要以快打慢,打東虜一個措手不及,所以火炮等重型武器沒有必要攜帶,但是輕型的臼炮和四百斤小炮還是需要的,這兩種火炮您給末將各配備五十門就可以了,至於火繩槍也不需要這麼多,有千餘支即可,其餘可多配強弩。”
李定國默默盤算了一下,就是將所需的武器裝備娓娓道來。
“臼炮?製造局可曾打造?”
臼炮就是明朝軍隊通常使用的碗口銃,在明初曾廣泛使用,顧名思義,就是炮口有碗口大小的火炮,所射擊的炮子為石彈,乃是一種是用來攻擊城牆上目標的火器。
靖北軍成軍以來,並未有過攻堅作戰,李興之也沒有將此炮的列裝放在心上,李定國提起之後,李興之就猶豫地看向了王徽。
“李帥,臼炮我製造局並沒有生產,不過孫大使此前曾做過幾十個泥模,若是趕製的話,本官估計應該來得及供大軍徵遼之用。”
王徽雖然是個文弱書生,但是也有一番報國情懷,之所以拋棄經學,改學文人士大夫口中的奇淫巧技,也是希望自己所學能夠拯救這個國家。
在歷史上,王徽也是在甲申之後不肯食流寇和東虜米糧,絕食而死。
故此他對李興之進取遼東的計劃極為贊同,當下向李興之保證,製造局必定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好,製造局務必再出徵前將所有武器和藥子準備完畢,送至膠澳碼頭裝船準備出征之用,魯先生髮動民夫的事宜你可有主張。”
確定了武器方面沒有問題後,李興之又看向了萊登兵備道魯良直。
進攻旅順,修建金州稜堡,以及大軍出征所需的輔兵,還有隨軍的郎中這些問題自然是由萊登兵備道處置了。
“李帥,我靖北軍並無輔兵的編制,此前大軍行動全是徵發民夫,將士們著甲換裝也基本是依靠民夫所為,只是大帥將作戰的時間定在八月份,下官恐怕耽誤了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