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之最後一站選擇萊州,還是有一定的考量的,因為從馬三德那邊傳來的訊息說,這次跟著報捷隊伍一起回萊登的還有山東巡撫劉理順、內閣次輔薛國觀、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以及崇禎皇帝欽選的一個監軍太監。

此外,馬三德也不負所托,把湯若望和一個叫陸若漢的葡萄牙軍官也帶回了萊登,隨行的還有一批制杖局的火器製作工匠。

這些人當中,薛國觀算是自己的政治盟友,而且勾連鄭芝龍的事情還得落在薛國觀身上,劉理順既然是薛國觀的學生,那也算是自己人,至於王承恩則是崇禎的心腹,所以李興之於情於理都要親自接待。

崇禎十二年三月十九,薛國觀一行來到了萊州境內,此時的萊州已經有軍民近三十萬,較之殘破的京畿和山東顯得朝氣勃勃。

這種感覺在過了膠萊河以後,是越發的明顯,膠萊河至掖縣的平原,有不少已經開墾過的土地已經長出了一棵棵麥苗,遠遠看去綠油油一片,充滿了希望。

更多的百姓在土裡忙碌著,這些耽誤了春耕的百姓,主要種植的是蔬菜和棉花,雖然晚了點,但是有孔府帶回的耕牛和種子,效率上卻是提高了不少。

“多耕一塊地,少挨一分餓!”

“多撈一條魚,多吃一塊肉!”

軍帥府不指望夏收能收多少糧食,只希望百姓們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就算還有不足,那軍帥府的壓力也會相應地降低不少。

沿海一帶,原萊州的漁民們也在日以繼日的捕撈魚類,由於剛剛開春,捕撈的數量並不多,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百姓們很純樸,吃了李大帥的,用了李大帥的,那咱們捕撈點魚類給將士們補補身子,不是應該的嗎?再者若是沒有靖北軍,咱們早死在韃子的屠刀下了。

大澤山劉家寨附近,近萬名百姓也在開挖淄陽河水庫。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在大澤山修建水庫,是充分利用大澤山的山石磨製石灰石粉末。

根據就近原則,錢安寧還組織了很多已經春耕結束的百姓在淄陽水庫附近的茶山開挖了數十座窯廠,準備燒製磚塊和水泥。

為了交通方便,從萊州城至大澤山的官道也在重新整修,依靠天齊山出產的水泥,錢天錫組織了近千名泥瓦匠和三千餘百姓平整官道,再在官道上鋪設水泥。

由於沒有現代機械,全是靠人力和畜力,在薛國觀抵達萊州時,這條路不過才堪堪修了十里左右,真正凝固成型的區段也只有三四里。

但是這平整寬闊的水泥路,顯然令薛國觀、劉理順、王承恩以及湯若望等人震驚不已,尤其是湯若望,因為此時的歐洲也在廣泛地使用羅馬砂漿,但是從水泥道路的成型情況來看,較之羅馬砂漿要好不少。

大明的內相,朝廷的閣老,抵達萊州,萊州知府錢天錫、萊登兵備道魯良直自然不敢怠慢,早就在城外三里左右恭候了,而且還專門派出了斥候打探薛閣老的行程。

李興之也不例外,在他看來這面子上的事總是要做的,為了迎接薛國觀和王承恩,李興之特意抽掉了滿洲綠旗兵四百、本部鐵人兵六百在萊州城外專等朝廷的內相和外相。

很快,打著朝廷儀仗的薛國觀和王承恩已經抵達萊州城南門附近。

李興之連忙帶著萊州大小官員上前迎接。

“末將,萊登鎮李興之見過薛閣老、王公公、劉部院,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明朝文貴武賤,按制,李興之這個二品總兵還不如一府知府,見了朝廷閣老、部院大臣,可是要行跪禮的。

李興之既不想得罪人,又不願意跪拜這幫朝廷大臣,特意穿上了盔甲。

“李帥,不必多禮,稍後皇爺聖旨下來,就是咱家向您行禮了。”

王承恩笑眯眯地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的總兵大帥充滿了好感,畢竟在王公公的人生信條裡,誰能讓崇禎高興,那這個人肯定是大大的忠臣。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