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三月十四日,李興之統領大軍經平度、招遠進入了登州府治所蓬萊縣。

明朝為防倭寇,遂以蓬萊為登州治所,並立登州衛,後因東虜作亂,又以蓬萊為萊登巡撫駐節之地。

登州城周長九里,高三丈五尺,厚二丈,皆以磚石砌就,有城門四座,東門曰春生,南門曰朝天,西門曰迎恩,北門曰鎮海。

城門上設樓七座,還有鋪五十六個。護城河寬兩丈,深一丈,有水門三座,南曰上水門,黑水河密水河從此處流入城內;東曰小水門,下有密分河流過;西北曰下水門,護城河之水由此門流出。

孫元化為萊登巡撫時,為了加強登州城防,又令人加高城牆五尺,如此登州城牆已經達到了恐怖的四丈高。

孔有德破登州時,本是依靠城內有人作為內應,基本上兵不血刃就突破了登州城防,故城池並未有什麼損傷。

後官軍進剿,亦是攝於孔有德炮火犀利,只圍城不攻,妄圖等孔有德無糧自潰,以至於孔有德將登州的三百多門大小火炮以及二十門紅夷大炮,數千名精通火器製造的工匠從容運往遼東。

李興之抵達蓬萊後就是對蓬萊的地形頗感興趣,這裡屬於衝擊平原,三面環山,加上高大的城牆,實在是易守難攻。

在李興之看來,若是在蓬萊西南的北崮山、小華山、艾山以及田橫山一帶修建防線的話,只要卡住官道,不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只要有萬餘軍馬守上一年半載當不在話下。

當然第三鎮鎮將李睿對李興之這麼快就趕到登州是頗為高興。

按李興之的要求,他來到登州後,即命人將德王和濟南諸官家小以及登州知府程試等官員全部解送到了蓬萊最東面的丹崖山上,也就是著名的蓬萊閣上,並調遣了一個步隊計程車卒駐守。

當然李睿也不光是軟禁了德王府和一眾明朝官員,他還在宋廣坤和李有才的協助下,收攏了數百名散落在民間的火器和造船工匠,並且將萊登巡撫孫元化所建的火器作坊以及登州水師軍港清理了一番。

“那就令孫之潔立即來登州,萊州那邊的事情就交給呂輕侯,讓他們把軍器製造局的具體章程帶過來給本帥看,你去將陳武的弟弟陳文給本帥召來,本帥有任務與他,至於孔家人,也給本帥送去蓬萊閣,不過要和德王分開,嗯,他們的飯食不要太差,咱們拿了人家這麼多錢糧,給點吃食也算不了什麼。”

進了登州知府衙門,李興之就急不可耐的下達了軍令。

“喏!”

隨行的李睿和楊彪就是心中一喜,自陳武死後,他們一直就想向李興之舉薦陳文,只是事務繁忙,一直內有時間而已,現在看來大帥是要啟用他了,這也算對陳武有個交代了。

陳文在陳武死後,一直在楊彪軍中充任隊官,現在就在登州城內,自然是召之即來了。

“末將陳文,叩見大帥!不知大帥召見,所為何事?”

陳文進了府衙就是單膝跪地,行了一個軍禮。

李興之抬眼看去,見他只不過二十出頭,但面貌依稀卻和陳武差不多。

“嗯,你且起來,令兄陣亡,本帥也始料不及,其實本帥早就該見你了,只是一直沒有時間,今天讓你前來,就是讓你接替令兄的位置,負責我靖北軍的軍情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