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家,想到從此就算踏出校園,心裡頗為感觸。

拿出畢業證,拍照。

隨後發了條微博:“畢業了!”

下面附帶一張畢業證。

他現在的微博粉絲已經有五千八百多萬,更有無數的自媒體小編,無時無刻不在關注他的動態。

由於林睿很少參加公開的活動,也極少接受媒體採訪。這種低調的做派,加上他本身的傳奇性,名下的公司更是大動作不斷。

他的任何新聞和動態流傳出去,都能成為時下的熱點。

這次也不例外,微博剛發出,無數的自媒體、小編,開始轉發、搬運,順便傳遍全網。

林睿畢業了這條話題,更是空降各大微博和新聞平臺的熱搜榜。

拿出手機刷了會新聞,感覺無聊。

來到樓頂花園,練了兩套拳,盤膝坐在樓頂觀景臺,開始了每天的入定打坐。

經過兩個月的練習,他各方面進展神速,如今就算不開啟專注時間,很快也能進入入定狀態。

越修煉道家功夫,林睿越感到人體的奧妙無窮。

根據劉道長所說,真的有那種十天半月不吃飯不喝水的“避俗”功夫,他雖然達不到,但根據典籍記載,這樣的狀態真的存在。

劉道長不是那種迂腐的人,也接受過現代文化的薰陶,兩人對避俗這種功夫的原理進行了探討。劉道長提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避俗這種功夫,用現在科學的方式進行理解,可以把它當做動物的冬眠。

眾所周知,許多哺乳動物都有冬眠的本領。

冬眠狀態下,這些動物的呼吸明顯減少,迴圈系統亦發生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同時血壓亦極低,外周血管廣泛收縮,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迴圈。

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

許多動物,能一次性冬眠幾個月,在這期間不吃不喝,卻能很好的維持生命狀態。

比如熊,每當進入冬天,外界食物大量減少,溫度降低,直接就能進入冬眠過冬,熊在冬眠時其體溫只下降幾度,但能長時間不進食而呈睡眠狀態,和避俗是不是很像。

人也是慢慢進化過來的,冬眠的哺乳類動物與人類身體構造上一定有什麼不一樣嗎?沒什麼不一樣。

兩者器官和組織沒有差異性,只不過是冬眠的哺乳動物能夠利用特殊因子來控制神經荷爾蒙系統調節器官的代謝狀態。

按照科學家的研究,如果能找到這種控制的遺傳因子,將來人類進行冬眠也不是不可能。

在幾百幾千萬年以前,人類沒有文明,也不懂的使用工具,在寒冷的冬天,極其缺少食物的情況下,是如何熬過漫長的冬天的。可能也會和其他動物一樣,在冬天進入冬眠狀態。

只不過近幾十萬年以來,人類漸漸產生了智慧,掌握了工具,慢慢能夠克服冬天的嚴寒,和食物匱乏,漸漸擺脫了對冬眠的依賴。

然後經過幾十上百萬年的演化,人類漸漸忘卻了冬眠的功能,也不再會使用它,被深深的埋藏在人類的基因裡。

道教的修行,可以挖掘人類本身的潛能,經過長時間的修持,一些功夫高深的修行人士,可能會再次掌握冬眠的功能。

古人自然不可能把這與動物的冬眠聯絡起來,於是就成了一門帶有傳奇性色彩的功夫“避俗”。

長時間的不吃不喝,甚至不怕寒冷,這樣的本領,不瞭解其本質的話,確實非常具有欺騙性,覺得非常神奇。

由此,也讓“避俗”這門功夫名聲大噪,很多人甚至覺得這是迷信,根本不認為有人能做到。

與此同時,許許多多看起來比較特殊的能力,也被人類遺忘了。

比如說許多鳥類能辨別方向,比如信鴿,能精準的定位地點,在兩地之間傳遞資訊。

根據科學解釋,信鴿應該是能感受到地球的磁場,根據磁場進行定位。

然而,根據進化論,地球上的所有動植物都是慢慢進化出來的,很多動物都有相同的祖先。

那麼幾千萬年前,甚至幾億年前,人類的祖先是什麼樣子的,能從這麼殘酷的自然環境下一路進化過來,怎知沒有許多看起來比較特殊的能力。

比如鳥類這種根據磁場,辨別方向的能力,怎知幾億年前的祖先沒有這種能力。

只不過隨著人類一步步進化,就像冬眠一樣,不再需要這種能力,慢慢的退化了,人類也從此不再掌握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