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2008年一出突如其來的事件,讓這一切戛然而止。

2008年1月31日,微軟主動報價446億美元,意圖收購雅虎,如果交易透過,微軟將成為阿里最大的股東。

事實一再證明,微軟對所投資企業的介入力度,要比雅虎大得多,是一個不好應付的合作伙伴。微軟成為阿里持股40%的大股東後,阿狸再想保持現在的獨立性很難。

這讓阿里意識到,大股東持股額過多,也是壞處。

不過,時任雅虎CEO楊致遠最終拒絕了微軟的提議。

微軟的開價已經溢價70%,結果還是被雅虎高管拒絕了,這讓雅虎的投資者感到非常憤怒。

幾個月後,全球金融危機咆哮而來,雅虎股價大跌,投資者賠的底褲朝天,要求楊致遠下臺。

如果說馬雲對微軟收購雅虎無疾而終,終於鬆了一口氣的話,那這種感覺也沒有維持太長時間。

幾個月後,楊致遠宣佈辭去雅虎CEO一職,卡羅爾·巴茨正式接替楊致遠成為雅虎CEO。

巴茨跟楊致遠在很多方面截然不同。楊致遠待人彬彬有禮,性格溫文爾雅,遇事好商量,也不會對阿里指手畫腳。但巴茨則不同,作風強勢,經常在會議上大爆粗口。

09年,馬雲和一些阿里高管訪問雅虎總部時,談到淘寶業績的迅猛增長,巴茨沒有向他們表示祝賀,反而大肆抨擊阿里的管理,削弱了雅虎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巴茨更是公開說:“反正我已經名聲在外,那我就坦白說吧……我要你把雅虎的名字從網站上拿下來。”

顯然認為阿里運營雅虎中國,這麼差的業績,對雅虎的品牌造成了傷害。

老馬後來跟記者說:“如果你沒把自家生意做好,就別衝我發火。”兩人的關係立刻就僵了。

阿里高管衛哲,則公開質疑阿里與雅虎的關係: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關係不好,也沒有業務協同作用或者技術的金融投資者呢?

最大的變化在於,雅虎自己的搜尋引擎技術已經很落後了。阿里巴巴與雅虎間合作關係存在的最大理由,已經可有可無。

更糟的還在後頭,2010年,雅虎香港的總經理對外界宣稱,他們正在考慮吸引中國內地廣告商到網站上投放廣告,打造跨境電商資訊平臺。

這意味著雅虎成了阿里的競爭對手,阿里立即回應,表示將重新評估與雅虎的關係。

雙方的爭端逐漸公開化。

隨後,阿里把支付寶獨立出來,更是激化了雙方的矛盾,這次不單是雅虎,連軟銀對老馬的團隊也有了很大意見。

現在,甚至有傳言,阿里已經在想辦法收回雅虎持有阿里的一部分股權了。

顯然,他們在想辦法降低雅虎對阿里的影響力,降低雅虎對阿里的持股額。

星空科技集團這時候進來插一腳,時機可謂極為巧妙。

老馬對林睿橫插一槓,透過這種方式佔阿狸的便宜,既生氣,又鬆了一口氣。

生氣於林睿的這種做法,實實在在是在佔阿里各大股東的便宜,稀釋了他們的股份。他雖然只是個小股東,損失最大的還是雅虎和軟銀,但畢竟也被佔了便宜。

但是,引星空科技集團入場,能降低雅虎和軟銀的持股額和話語權,如果接下來溝通好,林睿會站在他們這一邊,進一步消弱軟銀和雅虎的影響力。

最近一年來,因為支付寶獨立的事,老馬代表的阿里管理團隊,和雅虎、軟銀兩大股東也是鬧得不可開交,連支付寶獨立的合理性,也被兩大股東抨擊。

然而,支付寶獨立和星空科技集團又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未來星空科技集團成了阿狸持股18.1%的大股東。

只要提前和林睿協商好,讓他作為大股東,支援支付寶獨立,把這件事徹底畫上句號,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這樣一來,老馬就只能支援星空科技入股阿里了,甚至為了和林睿打好關係,在支付寶獨立這件事上獲得支援,他必須表達出自己的善意。

怎麼才算是善意,就是不對星空科技持股阿里做阻撓,甚至要提供一些支援。

對此,老馬有些鬱悶,但兩相其害取其輕,相比星空科技入股阿里。削弱前兩大股東的持股額和話語權,引入一個內資大股東和他們分庭抗爭,顯然更重要。

股東多了,也更有利於他們管理團隊分化瓦解,掌控公司。

老馬想到這裡,嘆了一口氣,打算什麼時候約林睿出來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