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靜靜流逝,一晃又是兩天過去,三號這天,微信商標終於過戶到未央科技的這家子公司名下。所有的手續都已經辦理妥當,微信商標和創博亞太科技公司再也沒有聯絡。

於是,林睿也沒了顧忌,剛過戶的商標。再次從這家空殼子公司,過戶到未央科技名下。

同時,三號當天,按照原有的計劃,對未央科技被騰訊起訴朋友圈商標侵權的事,開始在全網暗中推廣。

不知道騰訊怎麼打算的,這件事一直沒有官宣,也沒有對外公佈。未央科技為了順利收購微信商標,避免受到阻礙,也沒有把這事對外透漏。

現在微信商標到手,沒什麼顧忌了,這件事自然要宣傳出來。林睿的目的很簡單,建立輿論和道德制高點,這點很重要。

現在的微信總使用者近四千萬,騰訊為了推廣微信也下了很大的力氣。未央科技直接截胡人家的商標,雖然是正常的商業競爭,但總顯得不太道德,對公司的形象和口碑都不太好。

但如果換種方式呢!

“騰訊起訴未央科技侵犯朋友圈商標,表現的惡意滿滿,不給談判和解的機會,直接起訴到法院。明顯是針對未央科技前段時間搶了他的風頭,做出的打壓行為。”

直接把這樣帶有引導性的訊息放出來,並且短時間內擴散至全網,形成輿論潮,並引導輿論。

那麼,接下來未央科技截胡微信商標,以此來起訴騰訊侵權,就變得很合理了。

騰訊報復上月被媒體拿未央科技當靶子攻擊,惡意打壓。無故躺槍的未央科技,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截胡微信商標予以反擊。

這樣一來,未央科技作為自衛反擊的一方,自然就名正言順,還能獲得輿論的支援。

未央科技現在要做的,是把這件事迅速擴散,讓更多的人知道。

騰訊這兩年名聲可不太好,得罪的競爭對手也多如牛毛。大家平時找不到機會,真遇到機會也不會旁觀,下場踩兩腳、噴幾句也是很正常的。

……

隨後,騰訊和未央科技的官司,先有幾個自媒體號暴出來,接著幾個大v跟進轉發。更多自媒體號也紛紛跟進,然後就迅速傳遍全網。

同時,未央科技提前準備好的一些軟文,也開始向全網擴散。迅速引導了輿論,給這次輿論風潮定下了調子。

網上一下子出現了許多這方面的文章,從各方各面分析未央科技和騰訊的這次衝突,不外乎幾點。

有的說:“未央科技旗下的未央微博開放了自身的平臺,而騰訊一直喊開放,卻一直未開放。未央微博開放平臺後,騰訊遭到輿論的攻擊,所以惱羞成怒,開始報復未央科技。”

也有的說:“上個月第三方調研機構釋出的那次關於微博平臺的排名,未央微博日活躍使用者排名第一,和新浪形成兩強爭霸的格局。”

“而昔日和新浪微博爭霸的騰訊微博掉了隊。這次騰訊報復未央科技,主要就是自家的微博被比下去,惱羞成怒,想給未央科技一點顏色瞧瞧。”

還有的說:“未央微博推出了朋友圈功能,開始涉足社交領域。而騰訊作為社交領域的霸主,一直把社交當成自家的自留地,不容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染指。”

“現在未央科技忽然進入社交領域,讓騰訊感受到了威脅,盯上了微博朋友圈,開始打壓。”

……

無數這樣的小文章,小段子在網上流傳,且快速傳播,火力全在騰訊上面。

更有不少分析文章指出:“根據未央科技釋出的資訊分析,上午十點剛收到騰訊關於侵權的來函,尚未作出反應,下午兩點多就收到了法院的傳票。”

“這種情況,代表騰訊先去法院進行了起訴,然後才給未央科技發函。”

“可見騰訊根本沒有和、解談判的打算,也不給未央科技和解談判的機會,一上來就走法律程式,表現出的惡意和攻擊性很明顯。”

“這次起訴,並不是單純的維權,主要是為了打壓競爭對手,壓制對方的發展,目的很明確。”

“所以未央科技不要抱有幻想,對方不會手軟,也不會妥協。接下來想想如何反擊,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文章有很多都不是未央科技準備的軟文,但傾向性很明顯,佔在未央科技的一邊。

不是未央科技多麼好,實在是騰訊的敵人太多了,又佔據了輿論的優勢,無形中為未央科技製造了許多友軍。

在這麼大的輿論風潮下,前兩天剛剛二十一億收購七萬八千首音樂版權,在國內引起轟動的未央科技,再次站到了輿論的中心,成了最大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