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代表著每天都登入網站的使用者數量,這些可都是真實使用者,相比總註冊使用者,日活躍使用者顯然更有含金量。

這麼一對比,新浪微博排名第一的總註冊使用者排行榜,顯然沒有未央微博排名第一的日活躍使用者排行榜,更有含金量。

從活躍使用者數量上比,未央微博現在已經是國內的第一大微博平臺了。

這份榜單一出,再次讓未央微博大出風頭。雖然在影響力上仍然比不過新浪微博,但已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了。

在未央微博員工自豪的同時,騰訊卻已經感受到了威脅,開始行動了。

在這份榜的釋出幾天後,騰訊召集各部門高管,準備對此召開一場專門的會議。

小馬哥此時也有點苦惱,騰訊和未央科技本來並沒有多少交集,雖然有競爭,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至於威脅,騰訊確實感受到了一些,但曾經讓騰訊感受到威脅的公司太多了,騰訊依然聳立,發展的越來越大,那些公司卻大部分不見了。

這也讓騰訊面對這些威脅,態度更從容,不會小題大做上去就是硬剛。不然公司這麼多業務,碰到威脅就和別人硬剛,浪費這麼多精力和資源,還怎麼發展公司。

但現在,不論是未央科技對騰訊的威脅是大還是小,小馬哥發現他不得不出手了。

先是月初,未央微博開放了自身的平臺,允許第三方軟體入駐,共享上億的使用者資源。

這件事騰訊剛開始也想做,但內部爭議太大,大家都不想把自己公司的流量分享給其他企業,一直拖著搖擺不定,招致了很多批評和非議。

本來騰訊這麼做也沒什麼,雖說先前允諾讓公眾可以隨意提意見,但意見是意見,到底怎麼做,還是騰訊自己說了算。

但沒對比就沒傷害,騰訊不開放自身的平臺,大家頂多罵幾句,也只能這樣了。

這個時候未央微博卻突然開放了自身的平臺,相互之間一對比,騰訊的形象更差了。

這些媒體也找到了攻擊騰訊的靶子,雖然未央科技是無辜躺槍,但和騰訊的第一次樑子算是結下了。

這才過去半個多月,先前的輿論熱潮剛剛下去,未央微博和騰訊微博又被拿出來對比,兩家公司又槓上了。

這件事看起來,新浪應該怨氣最大,日活躍使用者第一的名頭被未央微博搶去了,這可是自新浪微博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至於騰訊微博,你又不是第一,排名第二或者第三差別大嗎?有多少人在乎,大家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浪微博和未央微博了。

但正是這種無視,才是最讓人難受的。

本來微博領域是新浪和騰訊雙雄爭霸,現在忽然插進來一個未央微博,變成了新浪和未央微博雙雄爭霸。

騰訊微博好像被大家忽略了,彷彿已經落後這兩家一個梯隊,提前退出了競爭名單。

雖然騰訊在微博上並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公司也開始縮減資源和資金的投入,但眼看著就這麼被一家剛成立不足兩年的創業公司超越,確實很難受。

另一方面,未央微博涉足社交領域,這點是騰訊無法接受的。社交向來都是騰訊的禁忌和根本,任何涉足這個領域的公司,或早或晚,騰訊都會和他們對上。

除非你弱小到根本沒有競爭的資格。

小馬哥思慮良久,雖然騰訊現在已經把發展的重點放在微信上,不覺得未央微博未來會給騰訊造成多大的威脅。

但一個月內被人拿來對比兩次,總讓人感覺不爽,需要開個會專門研究一下,怎麼給對方下點絆子。

至於全面競爭,憑著資源和資金和對方對耗,把未央科技打壓下去,那是不可能的。

都是成熟的企業家,不是意氣用事的中二少年。

先不說未央科技早就站穩了根基,想靠競爭打垮基本不可能。未央科技的實力也不可小視,最近這段時間,投資銀行,投資資料中心,兩個次大手筆出手,直接撒出去了八九十億。

在2011年,這絕對是大手筆,國內這麼多民營企業,出手這麼豪氣的也不多,網際網路行業更是超不過十家。

就算騰訊,也為這種大手筆感慨。

去年,也就是2010年,騰訊全年營收一百九十六億,淨利潤八十億。

未央科技短時間內兩次出手,花費的資金竟然比騰訊去年的淨利潤還要高,這也讓騰訊更高看了未央科技一眼。

雙方現在的競爭並不多,和對方血拼並更加不划算,反而讓其他看熱鬧的網際網路公司佔了便宜,用更加智慧和策略的方式解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