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微博如今擁有六千五百萬使用者,基礎牢固。現在如果調整平臺策略,弱化一部分媒體屬性,增加一部分社交屬性,是一個很好的改革方向。

社交向來都是使用者活躍度和參與度最高的地方,如果能把這六千五百萬使用者之間的社交關係打通,相互之間形成了新的關係鏈,他們對未央微博的粘性也會隨之增強。

有了這六千多萬使用者作為基礎,在相互打通社交關係後,使用者就不能對未央微博隨意捨棄、替換,因為你的關係鏈已經在上面了。

那些新加入的使用者,只要建立了關係鏈,也不會再輕易流失。

這會讓平臺的使用者粘性和活躍度大幅提升。

同時又和其他幾家微博平臺錯開了賽道,不再進行同質化競爭。

而且看起來,臉書這種社交平臺,好像比推特這種媒體平臺更有前途,轉型後的未央微博,同樣也會更加有發展潛力。

至於怎麼轉型,如何放棄一部分媒體屬性,加入社交屬性,林睿也有了初步的方案。

現在微博上的關係太單一了,不是你關注別人成了粉絲。就是別人關注你,成了你的粉絲。

一方單獨關注叫粉絲還說得過去,兩個互相關注的朋友竟然也是互相的粉絲。

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除了粉絲和被粉絲,再也沒有其他關係,太單調了。

尤其是親朋好友、同事、熟人之間相互關注,竟然也是粉絲。這麼明顯的社交關係,竟然眼睜睜的放棄,沒有在微博上凸顯出來,太可惜了。

林睿覺得微博平臺的改革就得從社交關係入手,在粉絲之外,新增朋友的設定。

一方單獨關注另一方,這可以稱為粉絲。

雙方互相關注,兩方的關係就脫離粉絲這一欄,相當於互相新增了朋友。

比如一位明星,一位使用者關注了她,就是她的粉絲,假如這位明星有一天也關注了這位使用者。

兩人互相關注的行為,就相當於雙方同意新增為朋友,微博上就會把兩人的關係標註為朋友。

當然了,明星基本不會關注普通使用者,他關注的基本都是行業大佬和其他明星。

如果想刪掉朋友也很簡單,只需要一方取消關注,雙方的關係就從朋友降成粉絲。

透過這種方式,也能看到兩個人關係的遠近。如果只是一方單獨關注另一方,證明兩人關係不熟或者不怎麼樣,或者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

如果你關注的人突然回關了,兩人自動在微博上新增朋友。證明對方對你釋放善意,或者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

另一方面,微博雖然作為一個開放平臺,但也有熟人,陌生人和關係遠近的區別,這些關係不能全部放在一起。

需要把那些能產生社交關係,和不能產生社交關係裡的人,相互區分開來。

雙方能產生社交關係,那就是朋友。沒有,那就是粉絲。

當然,只做到這一點還不夠,想要減少微博的媒體屬性,強化微博的社交屬性,還要有更多的措施和改革。

比如,大部分人登入微博就是重新整理聞,看資訊,看八卦,沒有什麼社交需求,更多的是找點有意思的東西打發時間。

那麼怎麼才能激發他們的社交需求呢!

眾所周知,登入之後,獲取資訊最便捷的方式大概有兩種。

一種是推薦,微博官方根據你的喜好,給你推薦的各種資訊。

一種是關注,你關注的一些明星、大v、博主,親朋好友或者一些政府和公司的官微。

只要這些賬號釋出了訊息,平臺就會推送。

在這兩種之外,再增加一條資訊推送渠道,就比較完美了。

比如朋友圈,兩個互相關注的人預設新增了朋友,他們發出的微博就會單獨顯示在各自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