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給林睿推薦完書後,又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跟著看一看。

推薦完書後,教授當時很是感慨的嘆息一聲,開始感嘆如今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藉助網路,藉助新媒體,人們津津有味的關注著娛樂明星的生活瑣事和最新動向,注意力全在這些可以給自己帶來暫時的滿足感的事物上。

資訊碎片化和娛樂多元化讓人們的心態越來越浮躁,越來越靜不下心來,也越來越容易被人操縱。

而對於這個世界,人應該有更深的思考和看法。

但於大部分人而言,可能一直到死都不清楚一些最簡單的問題: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人的意義在哪裡?

哲學就是給我們開啟的一扇尋找這些問題的大門,為我們指引方向。

但學哲學確實門檻有點高,他是人類數千年曆史上,無數人智慧的結晶,一代一代積累而成的。

有些人讀了不少哲學入門書,說起來頭頭是道,內心卻依然雲裡霧裡似懂非懂。還有一些人連大門都沒摸到,只能無奈放棄。

林睿課後專門去書店買了這本書,因為聽了老師的話他有點打鼓,不知道自己多長時間才能吃透書裡的內容,說不定以後還需要反覆閱讀,這樣的話從圖書館借就不太合適了,不如直接買一本。

簡單來說,這本書講了一個腦洞大開的故事。有一天14歲的少女蘇菲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信裡問道: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同時還有一張明信片,上面收件人是“請蘇菲轉交給席德”,郵戳來自黎巴嫩。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收到類似這樣奇怪的信。她不知道席德是誰,不知道是誰送的信,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信的內容很長,從“我是誰?從哪裡來?”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再到弗洛伊德以及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老馬同志,漸漸地引發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思考!

林睿看這本書倒不是想學習什麼,而是在學習運動之餘,看看這樣一本有深度的閒書,打發一下時間,思考一下人生,當成一種不錯的娛樂方式,也是很不錯的。

另外還有一本書《斷舍離》,挺有名的,買書時也順便買了一本。

林睿當時簡單翻了翻,“《斷舍離》”主要講述的就是一種生活態度,斷舍離”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

書上明著說的是提升我們整理家務的能力,其實也包括整理自身的思想,情緒,情感,做到斷舍離後,人生才能輕裝前行,過得簡單快樂。

這本書暫時放在他的書單中,先當個備胎,等把《蘇菲的世界》看完了再來看它。

一直看到晚上11點,林睿才合上書,衝了個澡,上床睡覺。

樸實無華的一天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