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幾天過去,經過公司專案組這些天的努力,寫作輔助軟體初始版已經開發出來。

別小看初始版,他不論外觀、功能、還是上手容易程度,都比市面上最好的一款還要高出一個檔次。

是屬於那種剛誕生,就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的那種。

你以為這就行了,這還不夠好,初始版這兩天,已經透過作者群邀請了不少人進行測試。

現在已經有了300多感興趣的網路作家對它進行使用和測試,而且人數還在繼續增加中。公司打算把測試的人數增加到2000人以上,進行長達半個月的修改和最佳化。

讓這網路作者對這這款軟體挑毛病提意見,哪項功能不好用?哪項操作太繁瑣?可以增加一個什麼功能!

邊提意見邊修改,而且還可以透過軟體後臺資料,監測使用中的bug和漏洞,及時進行最佳化和修改,到那時正式版本一推出,才是真正的獨孤求敗。

於是林睿更悠閒了,技術方面他不懂,自己的各種意見,早在軟體開發時就體現出來了。

現在輪到一大票網路作家來吐槽挑毛病,這些都要有譚遠明來稽核,他只負責大方向的把關,測試體驗一下新推出的版本和功能就可以。

眼見公司發展順風順水,前方一路坦途,讓林睿對公司也越發的期待。

雖然寫作輔助軟體是個小專案,是鍛鍊團隊的試水產品。投入小,市場小,發展潛力不是太大。

但如果好好操作,未來這幾十萬在網路上搞寫作的網路作家,會成為公司發展的基石和核心競爭力。

比如未來某一天,林睿想創辦一家小說網站,只要給出的條件優越,福利到位,這裡就有大把的網路作家可以挖。

而且透過寫作軟體的後臺資料,可以把那些勤奮有潛力的挖掘出來,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一家潛力十足的中文網站。

也可以用這些種子使用者,開擴社交方面的專案。

比如現在微博概念大火,新浪微博一飛沖天,騰訊,網易,搜狐也在積極備戰,準備在微博領域一較高下。

但這些大公司關注的都是那些明星、名人、各種話題人物。

個個都開出不菲的簽字費,找這些人來自家平臺上開通微博,賺足了眼球和風頭。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非常小眾的名人,由於影響力不大,話題性也不足,被暫時忽略了。

網路作家在這批非常小眾的名人裡,則顯得比較另類,他們名聲小嗎?確實小,但看過他們小說,聽過他們筆名的人不知凡幾。

他們對網民的影響力小嗎?不知有多少人通宵熬夜,看他們的書。

為什麼感覺他們非常小眾,影響力也很小?因為主流媒體很少報道關注他們,各種八卦緋聞也很少關注他們。

大家有看正版的,有看盜版的,貼吧、論壇、評論區,各有各的交流小圈子。

還有更多人,只是單純的看,不交流,或者找不到和人交流,吐槽劇情的地方。

這些人看似分散,凝聚力也不強,也沒多少粉絲粘性,作者對他們的號召力也不見得大。

但是每個稍有名氣的網路作家,都有一批可供挖掘的粉絲讀者。

這些讀者可能不怎麼關注作者,甚至可能還有一批黑粉,但如果能有一個讓作者和讀者直接交流的平臺,會不會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