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半導體奈米研究院(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菝一個是製造晶片需要的光刻機裝置,光刻機採用光的頻率,它是有物理極限的。
另一個是製造晶片需要的矽材料。晶片內部的電晶體,做得再小,是不可能比矽原子還小的,這也是它的物理極限。
這兩個條件,任何一個達到極限,傳統的晶片製造工藝就不可能再進步了。
也就代表,以光刻機和矽晶為原料的晶片製造技術,這條路走到了盡頭。
……
而以半導體奈米線為代表的新技術,相比傳統的半導體技術,卻沒有這些限制。
它的極限,它的潛力,遠不是如今的傳統半導體技術所能相比的。
……
不過,儘管知道半導體奈米技術才代表著未來,以英特爾為首的半導體企業,卻在這方面,淺嘗輒止,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傳統的半導體制造技術上。
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作為一項新技術,想要在半導體奈米線領域趟一條路,打造一個完整的體系,需要天量的資金,和極長的時間,去突破那些技術壁壘。
而且,短時間內很難商業化,用市場回籠資金去推進技術發展,只能用傳統半導體技術產生利潤給它輸血。
根據目前的半導體奈米線技術,製造出來的晶片和半導體元器件,大概只有九十年代末的水平。
和目前傳統工藝的半導體制造技術,根本沒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以英特爾為首的半導體企業,幾十年來,在傳統半導體制造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擁有無可匹敵的雄厚基礎和優勢。
目前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尚未達到極限,還有許多潛力可供挖掘,這個時間將是以十年為單位。
它們不可能放棄在這一體系的巨大技術優勢和專利,幾十年的雄厚積累,重新調轉車頭,大力推進半導體奈米線技術,和別的新興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
對林睿來說,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了。
本身星空研究院和中芯國際,在傳統半導體領域就沒有多麼深厚的技術積累,船小好點頭,也沒什麼值得可惜的。
反而能和其他半導體巨頭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
隨後,星空研究院下屬的第九大分院,“半導體奈米研究院”成立。
新材料研究院關於奈米技術的所有技術和人員,也將轉移到新設立的“半導體奈米研究院。”
林睿準備用十年時間和天量的資金,去推進和完善這套技術體系,並進行商業化嘗試。
等傳統的半導體制造體系走到極限,再用新技術一舉顛覆他們,即便如今的這些半導體巨頭半路上車,也加入到這套體系。
星空研究院也有了無可匹敵的技術積累和專利優勢,直接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