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東方的增發方案正式透過,手裡融到了天額的資金,建設手機面板生產基地的事,終於可以啟動了。

這項投資,國內的各大公司競爭很激烈,特別是廬州市,本身就是京東方的大本營之一,有完整的面板生產產業鏈。

廬州國資委又是京東方的股東之一,優勢很大。

可惜,上筆百億規模的投資已經落戶廬州,為了這筆投資落地,廬州市當時擊敗了許多城市,花費了很大功夫。

如今,面對這筆天額投資,他們手裡的籌碼已經不多了。

更何況,根據事先的約定,京東方已經把這筆投資的落地權交給了林睿,專案在哪座城市落地,完全看林睿的意思。

廬州市和林睿接觸不多,手裡也沒有多少籌碼,希望渺茫。

手裡握著京東方的投資落地權,雖然傾向於專案在洛城落地,但也要擔起本身的職責。

需要考慮各市的基礎和條件,綜合進行選擇,擇優落地。

只有在條件大差不差,半斤八兩的情況下,才會照顧洛城。

事實上,情況比想象中的要好,重新打造一個手機面板生產基地,各種上下游產業都需要重新篩選,對於一些傳統的面板上下有企業,依賴並沒有那麼高。

多數供應鏈都需要重新打造。

即便在一個完全沒有產業基礎的城市,只要這300多億砸下去,也能從無到有建成一個完整的手機面板產業鏈。

這讓專案有了更多城市可以選擇。

於是,對專案的競爭更激烈了。

尤其是洛城市,佔有地利之便,市裡的兩位主要領導,三天兩頭過來拜訪林睿,拉拉家常喝喝茶,各種優惠條件更是不要命的往外砸。

就連省裡的一位主要領導,趁著在洛城市視察的機會,也和林睿談了談。

他倒沒有把專案往省會商洲拉的意思,話裡話外,只要專案在省裡落地,無論哪個城市,省裡都全力支援,需要什麼優惠政策和條件儘管提。

這麼大的專案,還是高科技專案,對於省裡來說,也是幾年難得一遇,不得不重視。

面對各個城市拉投資的人馬,林睿也不勝其擾,相互比較過後,洛城市雖然在一眾競爭對手中普普通通,並不出挑,但優惠條件開得最到位,總額條件和其他城市算打個半斤八兩。

林睿也想扶持本地的經濟發展。

最終,經過一番考慮,專案確定在洛城落地。

訊息傳出,在國內引起了不小注目,洛城本地的媒體頓時瘋了,市裡的各級領導班子更是喜笑顏開。

幾百億的大專案,還有緊隨而來的上百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如果建成投產,每年最少也有幾百億的產值,效益好的話甚至近千億。

能吸引多少人才、產生多少就業崗位、創造多少稅收、增加多少消費、產生多少GDP…

不過,為了專案落地,洛城付出的也絕對不小。

不說其他,京東方這次打造的手機面板生產基地,按規劃一期投資高達三百八十億,絕對是個天文數字,比剛剛增發的三百億還要多出八十億。

不過,資金自然不可能全部由公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