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訓太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乾一身上這個官職,本來就有監管百官的職能,論說皇上讓他來查薛懷仁,並不算越職。
另外皇上以為,陳乾一雖然才華橫溢,性格也算沉穩,但畢竟年輕,不想讓他太早被朝堂上的勢力所侵擾,以致無法施展拳腳。
所以,特意強調,不要強出頭,言外之意不要讓人盯上。
這一點跟陳文彥在家囑咐的倒是不謀而合了。
要說陳乾一和皇上的交情,他自己向來分得清君臣之別。
儘管皇上以“小友”稱呼自己,但這並沒有讓他忘乎所以,時刻謹記自己的本分。
這點與跟康王的相處還不一樣。
與康王在一起好歹算是同輩人,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只要不涉及大事,平時言談間基本上沒什麼顧忌,甚至對方嘚瑟狠了,他還會還擊,康王也不會真往心裡去。
但皇上不一樣,九五之尊,稱孤道寡之人,怎麼可能有真正的“友”。
至於皇上能這麼稱呼自己,就已經算是最大限度的放低身份了。
而身為臣子不能不知進退,那樣離掉腦袋就不遠了。
而於皇上而言,之所以看重陳乾一,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正是因為他這份一般老臣都不具備的自知之明。
今天的行程比較順利,經薛懷仁提醒,太子果然收斂了些,只是偶爾會讓二娃去給他買點吃的玩的。
陳乾一早就知道太子的心性遠比實際年齡低幼,雖然比康王大三歲,但很多時候卻像小三歲一樣。
皇上也知道太子是什麼德行,雖然皇上跟陳乾一談話很少談及太子,但據他冷眼旁觀,皇上似乎對太子並沒有報以多大的期待。
都說知子莫若父,皇上雖然朝政繁忙,但畢竟終究也是個當爹的,自己的兒子什麼樣,他心知肚明。
陳乾一非常瞭解“疏不間親”的道理,所以在皇上面前也儘量迴避談論皇子。
本朝太子地位穩固,說起來要從皇后的母族文家說起。
皇后的父親,文太尉,如今仍在朝為官,皇上當年還是三皇子的時候,先皇為他選了文家長女文含芝為皇子妃。
文家也是百年大族,在先太子惹先皇不滿之後,文太尉敏銳覺察到了新的機遇。
於是潛心扶持自己的女婿,加上三皇子本身就是心機深沉之人,從小長在深宮,其母妃乃是先皇后之下最為尊貴的寧貴妃,因此他身份僅次於先太子。
總的來說,皇上之所以能登上皇位,皇后的母族文家功不可沒。
當年文太尉作為岳父就曾經明言,若他日後榮登大寶,必須要立文含芝為後,立兩人的兒子為太子。
皇上當年是發過誓的。
當然這種誓言放到現在效力微乎其微,也只能算做皇上的良心賬。
好在文皇后為人持重,統領後宮二十幾年,沒有大的行差踏錯,配得上一個賢良淑德的美譽,後宮在她的治理下,並沒有出現前朝的烏煙瘴氣的現象,皇上也省了不少心。
至於太子,皇上和皇后都知道有點德不配位,好在皇上現在還算年富力強,傳國之事並不急切。
另外皇上和皇后兩人十六歲成親至今,算得上少年相識,彼此都很瞭解,也有默契。
關於儲君的事兩人都有相同的想法,只是都不說出來,名正言順地保持現狀,也不失為穩固國本的良策。
離京已經有五天了,這一日黃昏,一行人進了定遠縣的驛館,用過晚飯,各自回房歇息。
太子的房間安排在薛懷仁和侯春的中間,為了便於保護太子,陳乾一在薛懷仁的隔壁。
定更天剛過,陳乾一在床上打坐,剛運轉一個小周天,就聽見房頂有聲音,不大,窸窸窣窣的。
他們住的驛館上下兩層,他們幾個主要人員都安排在上面,因此再往上就是房頂了。
陳乾一微眯雙眼,就聽見漸漸有瓦片被踩踏的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