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顧家、董家、葉家、馮家、文家等京城各大世家,今天一早先後都聽到了一個訊息,那就是端王要選王妃。

訊息一出來迅速傳遍京城。

端王乃淑妃所生,在皇上的六個皇子中排行第二。

淑妃是馮家的嫡長女,因父親早逝,被叔叔撫養長大。

馮家是京城數得著的世家大族,尤其前幾年因西部戰事吃緊,淑妃的叔叔臨危受命出任徵西大將軍。

上任後,率領十萬徵西軍屢立戰功,一鼓作氣重創胡虜,將其徹底趕出了雄楚國,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向外拓展了三百里國境線,這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使西部局勢得到穩定。

自那之後,淑妃在後宮中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從二品妃位升為一品,在本朝沒有皇貴妃的情況下,地位僅次於皇后。

同樣,因為母族勢力的崛起,端王在眾皇子中,除了太子和康王之外,地位最為尊貴。

在端王心裡,因為太子的排行還在他之後,而且在六個皇子中,太子從小就不是最出眾的那個。

論聰慧他不如一母所生的么弟康王,論討喜他不如四皇子善查人心,論六藝他不如端王。

因此大臣們一般提到太子都稱其仁厚孝親、重義守信云云,但在端王看來,這是表示太子別無所長的一種好聽的描述。

在他看來他比太子更適合繼承大統。

尤其在現在的皇上就不是嫡子的情況下,這種想法自從他十六歲開始就沒停止過,這兩年更甚。

端王今年已經二十四歲了,府裡只有二十歲以前淑妃給選的兩個良人,連個側妃都沒有納。

前幾年皇上和淑妃都跟他說起過大婚的事,也暗地裡給她提過幾個貴女,但都被他婉拒了,言說不急,想遇到合適的人再考慮。

這次突然傳出來他要選王妃的訊息,煩乍一聽到的人都覺得訊息有點不可靠。

不過當天下午,有好事者就偷偷摸摸地問了端王身邊的隨侍,確定了這條訊息的真實性。

顧宏放出門本打算前去與端王議事,可人還沒到端王府就聽到這條訊息。

本打算等見了端王的面親自問問,可礙於之前陳家二公子的事,又加上昨晚上妻子說女兒可能看上端王了,心裡一猶豫,就又折返回來了。

當顧侯爺將端王要選妃的訊息帶回來的時候,並沒有避諱在場的顧凝雲,顧大小姐也沒特意迴避,這則訊息如霹靂一般令她一顆心瞬間七上八下。

此時她還沒有和母親說自己心悅端王的事,藏在她一個人心裡的小秘密讓她突然就坐立不安了。

趙氏看出女兒的心思,但知道她愛面子,便不動聲色,平靜地問顧侯爺:“是要舉行什麼儀式選王妃嗎?還是讓各家把女孩的畫像先送過去?”

顧侯爺眉頭微皺:“這我還沒聽說,我再打聽打聽!”

說完狀似不經意地看向女兒,剛想說點什麼,就被趙氏給推了出來。

“那老爺就快去打聽吧,正好你不是要去端王府嗎?”

顧凝雲在父母說話的時候一句也沒插話,字字句句都聽在耳朵裡。

見顧侯爺走遠了,趙氏把下人們都打發出去,關上了門窗。輕輕拉著女兒的手,慢條斯理地說道:“雲兒長大了!有了心事也不和娘說了!”

顧凝雲一愣:“母親,我……我……”

趙氏抬起一隻手,溫柔地撫摸著女兒的秀髮和臉頰,笑容可掬地道:

“娘都知道了,你心悅端王,那你能不能跟娘說說,你是真心愛慕他這個人,還是隻是傾慕他的身份?”

雄楚國的習俗,女子十五歲及笄、男子二十歲弱冠,即為成年,要更改對父母的稱呼。即由爹、娘改為父親、母親。

但大多數顯貴世家一般女子十二歲,男子十五歲就已經改稱呼了。

但有些家庭,在私下裡沒有外人的時候,孩子還是可以像小時候一樣稱呼爹、娘。

趙氏一直不願意女兒改稱呼,她總覺得自從女兒改稱她為母親之後,就沒有以前那麼貼心了。

所以總是固執地想讓女兒還叫她“娘”。

可偏趕上顧凝雲也是個固執的性子,骨子裡就不是個和軟的嬌嬌女,母女倆在這方面完全沒有默契。

顧凝雲意外於母親知曉了她的心意,這會兒已經紅了臉,低著頭,緊咬著下嘴唇,猶豫了半晌,還是理智佔了上風,沒有否認母親的話,彷彿下決心一般道:

“女兒是喜歡他的人,愛慕他的才華,從十二歲那年第一次見到他就從來沒有改變過。即使他不是王爺,我的心思也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