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初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迎親隊伍一路敲鑼打鼓來到國公府,到了大門前,奏樂繼續,放喜炮迎接新娘。
待放炮完畢,兩個小娘(大概五六歲上下的女童),引著林弱弱出轎,隨後陸續跨過馬鞍、米桶和火盆,之後由喜娘扶著步入喜堂,到達指定位置靠右側站定。
在林弱弱看來,這些習俗跟前世的古代比起來,似是而非,大同小異,大概也是由特定的生活環境和歷史原因逐漸演變留存下來的。
林弱弱沒必要糾結這些,一路上由喜娘領著,身後秋水和秋香跟著,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用她說話。
由於陳乾一的身體狀況不好,因此這期間還有很多步驟細節,能免則免了,否則比這更折騰的還有很多。
現在基本上就緊著林弱弱一個人折騰。凡是涉及到男方的程式基本都免了,直接就開始上香叩拜。
今天的主香者是陳乾一的祖父陳國公。老爺子今天早起洗漱完穿戴整齊,就過到這邊來了。長孫大婚,對這個歲數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大的事了,如果有就是長孫添子了。
過一會陳老夫人收拾利索,也過來了,老兩口子從上午就在這兒等著。
老太太雖然比老頭兒小十來歲,可論身體沒有老頭兒結實。下午由兒媳婦領著回裡間小睡了一會,用過晚飯之後又過來等著。
可下等到接親的隊伍回來了,眼瞅著新娘子款步來到喜堂。
可是細看之下,老太太坐那兒明顯看著沒有老爺子樂呵,喜氣到是也喜氣,就是偶爾透著那麼點憂心。
事實上老太太一直擔心孫子的病,擔心今天這麼鬧騰別再病大發了。
這會輪到陳國公上場了,與此同時,作為新郎,旁邊另有丫鬟攙扶著陳乾一緩步走過來,站在新娘左側。
三人到齊,接下來隨贊禮人的要求行事,依足了規矩,三上香、三叩首、三跪、三升、三拜、結髮。
這一套下來,足有二十分鐘,陳乾一身體便有點吃不消了。
到後面夫妻對拜的時候,就有點拜不下去了,儘管旁邊一直有人扶著,可還是滿頭大汗,動作也有些遲緩。
這過程中林弱弱沒啥感覺。除了稍顯瘦弱之外,她身體基本沒什麼毛病,這點活動量對她來說不算什麼。
當贊禮人喊“夫妻對拜的時候”,旁邊站著的喜娘就用手拉著林弱弱胳膊,她剛要跪下,就把她往起提。
林弱弱這就有點搞不懂了,想問吧,這個節骨眼上顯然不是她說話的時候,不問吧,又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時候就聽坐在上面的陳夫人輕咳了一聲。
陳夫人就是陳乾一的母親,因為陳文彥前幾年立了戰功,為了彰顯皇恩浩湯,連帶著府中正妻也被封為二品誥命,府裡上下都從大奶奶改叫夫人了,意思其實差不多。
整個拜堂過程中,喜堂裡只有贊禮人的贊禮聲,偶爾夾雜著陳乾一的咳嗽聲,但因為這個場合,他咳嗽也明顯比較剋制。
因此這個時候陳夫人的輕咳聲就顯得很清晰。林弱弱當然也聽到了。
聽是聽到了,就是不明就裡。
心想:“這邊贊禮人已經喊完夫妻對拜了,不是就應該跪拜嗎?
雖然從來沒親自拜過,但前世這樣的情景在影視劇裡看過無數回了,沒錯啊!什麼問題呢?
難道要一個人拜完另一個人再拜?那也不能啊,記憶中沒有這樣的。
身主之前也參加過婚禮,見過人家拜堂,不會記錯啊!”
林弱弱滿腹狐疑著還是跪了下去,畢竟大庭廣眾之下,喜娘也不好有太大動作。
林弱弱輕輕推了一下喜娘拉她的那隻手,一錯工夫就跪下去了,這時候陳乾一也剛好跪下,兩人同時對拜。
最後禮畢,送入洞房。至此拜堂儀式結束,賓客在知客的帶領下去宴客廳,吃酒飲宴,以示祝福慶賀。
兩個童男童女,每人手捧一根龍鳳花燭走在前面,陳乾一手執綵球綢帶,另一端是林弱弱,進入洞房。兩人腳踩在事先鋪好的麻袋上,寓意著“傳宗接代”。
送入洞房後,男左女右坐在床邊上。小童把蠟燭放好,這時候其他人等就都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