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二十九章 借力打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汴梁,比武大會。
當前的比武大會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局面。徐方已經和富紹隆開始交手。而另一邊,黎成面對六個人的圍攻,在莫迪不懷好意的配合之下,莫迪成功淘汰掉了兩個圍攻黎成的人。而黎成這邊呢,雖說最後被淘汰,但是他依舊自己淘汰掉了兩個參賽選手。此時,場上還剩下五個人,莫迪、富紹隆、徐方,以及兩名之前圍攻黎成存活下來的參賽者。
此時,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已經從黎成的身上轉移,現在關注點到了徐方和富紹隆這邊。三十二勢的太祖長拳,對抗太極,這一對決,只要是習武之人都覺得非常有看點。當然了,除了陸垚之外,其他人都沒有聽過太極的這一說法,但是,既然陸垚對徐方用出的這個拳法大加讚賞,那就說明,他的實力一定是和富紹隆不相上下的。場上,拳腳交替變換,富紹隆心知自己和徐方,雙方在交手之前,體力消耗應該是一樣的,雖說富紹隆對付那兩個黎成小隊的人的時候用掉了一些體力,但是,進行一對一對決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不過,富紹隆總覺得,這徐方一直用的招式是在避戰,而並沒有選擇和他正面交手,但是奇怪的是,自己每一拳,可以說是拳拳到肉,而且都是太祖長拳中攻擊力最為兇悍的招式。但是擊中了徐方,卻像是打在了棉花上一樣,軟綿無力,幾招下來,富紹隆稍作停歇,他自己明白,剛才那幾招下來自己可以說也是消耗了一定的體力。但是看向徐方,卻像是遊刃有餘一樣的,沒有任何的體力損耗。雖說看上去像是一味的在防守,但是消耗的只有富紹隆自己這一方的體力。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富紹隆對於太極的拳理和招式並不怎麼了解而造成的原因。
太極陰陽玄理明,萬變千化不離宗。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鬆緊功始成。鬆緊本是一根繩,鬆緊緊松剛柔用。骨撐????????????????筋伸肉要松,松撐圓沈臂如弓。頭領足蹬中間空,墜肘松肩兩手掙。吸胯開襠膝自挺,虛腋坐胯必起胸。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湧泉通。捧勁不離貫始終,周身似簧遇力應。意不緊來又不松,不即不離不離中。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鬆鬆鬆鬆。臂撐膝撐意亦撐,不撐自撐撐撐撐。
一曰 心靜
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訊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二曰 身靈
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礙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內。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精矣。
三曰 氣斂
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 勁整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根,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骨。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發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先不後,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 神聚
上四者俱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鑄,鍊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佔煞,精神要貴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變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形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太極拳,道者之用。運元氣於周身之內,進而行真元於天地之間;從無為而有為,有為而無為,進而有為而無,無為而有;煉精化氣(煉血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從而臻至泯視生死壽夭,成敗得失,是非譭譽,超脫一切欲好,視天地萬物與己為一體,不知有我非我逍遙自在之至人境界。
夫無極者,混沌未分,陰陽混元一氣。兩儀者,陰陽兩成,清濁分定。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此是時,陰陽似成非成,將分未分;旋流互變,動靜交纏。太極拳,拳如其名。起勢於無極,無陰無陽。進而身行意動,陰陽交纏。行拳時,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神意鼓盪,體態圓活。拳勢連綿不斷,陰陽交纏不止。及至終勢,收於無極,泯於混沌。
太極拳起於陳姓,傳至後世漸分陳、楊、吳、武、孫五氏太極拳,至於其它名號太極者不知凡幾。太極拳五大分支,陳纏、楊圓、吳柔、武正、孫開合;各有精妙,各成一家。五氏之內,高人輩出,拳勢拳理著述甚詳。其中,前輩王公宗嶽、武公禹襄、李公經綸、楊公露蟬、陳公品三、孫公祿堂之著作真乃太極拳譜之圭臬。凡太極門中弟子,不可不精研之。
太極者,陰陽將分未分之時也;然初行太極拳,一招一式不可不分出陰陽。何謂太極拳之陰陽?無他,正反雲手耳。正手為陽,反手為陰;或可稱陰陽雲手耳。太極拳八門五步,各式拳勢皆由此出。行拳之時,正反互變,陰陽交纏;步法轉換,手法折迭;久後神意相融,漸進至太極境界。故以名之,太極門陰陽宗。
太極拳各招式精妙,攻守兼備皆有其訣竅。獨正反雲手兩式,既不可攻,亦不可守;且不見於其他內外各家各派,唯太極門獨有,何也?曰:此二者,太極拳之純陰陽也。太極拳殺場放對,攻守制敵;須陰陽互濟,倚為表裡;以自身之平衡破彼方之和諧,用謀使詐,無所不用其極。唯此二式可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是故不能以之對敵。然此兩式又為太極拳之根本。如純以養生,精熟此兩式則備矣。如以擊技,須由此二者變化出,太極拳八門五步。
八門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以陰陽雲手解之。陰陽雲手,非隻手足分陰陽,身軀本身亦分陰陽。身軀內斂外繃為陽,反之外斂內繃為陰。由是,左手左足之陰陽,右手右足之陰陽及軀幹本身之陰陽,是為三爻,從而陰陽三變而成先天八卦。
掤者,外(手)陽內(手)陰,陽攻陰守,體驅外繃。是為離卦, 。離者,火也。機脫百變,炎火燎原。掤勁一出,動如火舌竄動,吞吐不定;兩手互換,沾衣則順勢而燃,連綿不斷,不盡不休。一旦得機得勢,一發不可收拾,勢要變成燎原大火。離者,亦為日也。掤勁亦要氣勢如????????????????日中天,坦坦蕩蕩,一身浩然正氣。
捋者,外.陰內陽,體驅外斂;陽守陰攻,是以守為攻之法,卦相為坎卦, 。坎者,水也。流動無形,隨圓成圓,隨方是方。天下至柔莫若水,然水滴石穿。坎者,亦為月也。捋勁也要如清輝明月,皎潔無塵,靜夜無聲。掤捋二者,是為八門中基本兩門正勁,勢如水火,相生相剋;亦如炎陽明月,缺一不可。擠者,雙陽外封,體驅外繃,是以三陽齊出,飽滿圓撐,為乾卦, 。乾者為天,似空非空,有隙則充;天意一發,無所遁蹤,是以擠勁一出,勢要應者肘之上,讓彼擋無可擋,避無可避。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此勁之用,在於外勁無可借亦或身退無可退之時,以己力發出解困或者圓撐求變。務必內外一體,借無可借。按者,雙陰外閉,體驅內繃,是以三陰並來,氣機沉雄,為坤卦, 。坤者為地,深沉雄厚,託載萬物。是以按勁,力道向下,厚重沉雄;後勁綿綿,又有託載之意。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勁之用,關鍵在厚、載二字耳。擠按兩勁,為八門中另外兩門正勁,仿如乾坤,一上一下,周身整勁。掤、捋、擠、按四正手,合為先天乾坤坎離四卦。非正無以交兵,非奇無以制勝。用正為根基,用奇為變著。
採者,一陰一陽,上下兩分,體驅內斂,四隅勁之一。為兌卦, 。兌者,澤也,水草交厝,土上而水下,視堅而實陷,是以採勁為一陷勁,運勁用謀出奇,著者立僕。
挒者,雙陽彈抖,中驅內繃,四隅之一。為巽卦, 。巽者,風也,是以挒勁如狂風迅疾;掃落葉,一掃空。
肘者,陰陽凝收,中驅外斂,四隅之一。為艮卦, 。艮者,山也。發勁時,勁整如山,勁力亦如山;即使山在眼前,若著此勁亦要崩去半邊。
靠者,雙陰以內,僅以體驅放陽勁擊人。為震卦, 。震者,雷也。隱忍不發,一發必要如驚雷一聲,震動天地。
採、挒、肘、靠四門隅勁,是為奇兵。兵法雲,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營而離之,並而擊之是以沙場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