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五百一十五章 擂臺賽再開(第1/2頁)
章節報錯
汴梁。
要說這仁宗時期,宋朝的武將,大家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狄青。宋仁宗想要順勢藉助武將力量制衡文人士大夫集團,在朝堂上盛讚狄青為大宋“人樣子”,文人士大夫毫不遮掩,一不請示二不彙報轉身就殺了狄青手下副將焦用。而狄青呢,即使官至樞密副使又如何,最後依然被文人士大夫們給嚇死了,順便還被文人定義為奸臣,大宋朝武將的脊樑被打斷了。從此,文人士大夫集團更加無人制衡肆無忌憚了。
狄青出身寒門,年輕時,與鄉人發生衝突,被官府投入監牢,並在臉上刺字,發配充軍。善於騎射,成名後,人稱“面涅將軍”。
寶元初年(1038年),西夏李元昊發動叛亂,狄青率兵前往,在保安大敗李元昊,史稱“保安大捷”。隨後,狄青帶兵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降服了十數個党項部族,俘虜西夏軍五千七百人。這是北宋和西夏戰爭以來第一次大勝,扭轉了西北戰局。為防止西夏軍以後侵襲,狄青建築堡塞,扼守要害,使西夏不敢妄動。
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身先士卒,披頭散髮、帶銅面具,深入敵陣,西夏軍望風披靡,無人敢擋。狄青領軍作戰四年,前後二十五場戰鬥,身中亂箭多達八次。
之後,狄青收到了宰相韓琦、范仲淹的重視。一路升遷為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戰功,也開始重用狄青。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升任樞密副使。
皇祐四年(1052年),交趾儂智高叛亂,宋軍猝不及防,兩廣地區被叛軍攻陷。狄青奉命平叛。狄青來到廣南後,首先整頓軍紀,樹立軍威,將目無法紀的三十多位官兵就地正法。然後經過積極準備和訓練,宋軍軍紀嚴明,士氣高漲。
狄青率領宋軍兵發崑崙關,????????????????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原地休整十天,這使得把守崑崙關的叛軍放鬆了警惕。狄青在夜間親率大軍分三路急進,與守敵激戰至天明,完全佔領整個關口。之後,狄青率軍直撲叛軍巢穴邕州。儂智高急忙調動軍隊迎敵,卻被狄青大敗,最終儂智高丟棄邕州,狼狽逃亡。自此,平叛取得勝利。
因為平定儂智高叛亂,狄青被遷升為樞密使(宋代宰相)。但因為武將出身,受到文官集團排擠,嘉祐元年(1056年),狄青被免去樞密使之職,出知陳州。
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狄青抑鬱而終,年僅四十九歲。獲贈中書令,諡號武襄。
而除了狄青之外,還有一人,名為曹瑋。在宋代,曹瑋的影響要遠遠大於狄青。宋理宗曾經設立昭勳閣,供奉兩宋200餘年名臣,其中武將僅5人,分別是曹彬、潘美、李繼隆、曹瑋、韓世忠。曹彬、潘美都有滅國大功,是開國名將李繼隆是太宗、真宗朝名將,多次擊敗遼軍。曹瑋則活躍在真宗、仁宗年間,在對陣西夏、吐蕃時,戰績卓著,影響深遠。
至於韓世忠,在今人心中,影響力自然不如岳飛。只是,岳飛得罪高宗被處死。於是,功名始終的韓世忠,就成了南宋唯一入選的名將了。宋代史學大家呂中曾如此評價曹瑋:“若曹瑋者可謂良將矣。能知唃廝囉之必叛,策德明之可圖,料元昊之必反,此其智豈徒決兵家之勝負而已哉?”這句話說到了曹瑋一生三項過人之處:在李繼遷去世時,建議突襲西夏,擊敗李德明;在李德明對宋稱臣,宋夏和好時,料定其子李元將要叛亂;在吐蕃和宋朝關係尚好時,料定吐蕃首領廝囉會叛變。
總之,曹瑋的可貴,不單在於他能征慣戰,而且在於他猶如高臥隆中的諸葛亮一般,在事情僅僅露出端倪時,就料定天下未曹瑋出身名門,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朝第一良將曹彬。太宗晚年,李來的走向。繼遷作亂,陝西急需調派良將坐鎮。宋太宗詢問曹彬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曹彬說:“我兩個兒子曹璨和曹瑋才幹器量都不錯。若允許臣舉薦,他們都可以為將。”宋太宗詢問二人誰更優秀些,曹彬回答:“曹不如曹瑋。”歷史證明,果然是知子莫若父,曹瑋的成就不但超越了兄長,並且超越了同時代的所有人,站到了真曹瑋19歲出任渭州知州,成為方面統帥。
之後,曹瑋先後擔任鎮戎軍知軍、環慶路兵馬都轄、真定路都鈴轄、知秦州,兼徑、原儀、鎮戎緣邊安撫使。從他的履歷可以看出,他一生的足跡遍及宋朝的三大外患所在地早期李繼遷活躍,曹瑋防禦西夏。等到李德明稱臣,西線稍稍和平,曹瑋調任真定路,統管北方防務。等到吐蕃勢力漸大,曹瑋又被調到秦州,對付興起的吐蕃大首領廝羅曹瑋鎮守西北多年,用兵有鬼神莫測之能,西北諸部無不畏懼。
有一次,西夏軍來犯,曹瑋率軍迎擊。西夏軍遠遠逃開,丟下許多牛羊輜重。很明顯,這是西夏人的誘敵之計。曹瑋讓部下收牛羊,拉上重,緩緩迴歸。大軍當中到處都是牛羊亂竄,隊伍很不整齊。部下有些擔憂,勸曹瑋丟掉牛羊,以免被敵軍突襲。曹瑋不聽。他派出斥候騎兵到前方偵查,發現敵軍果然回撤,兩軍現在不過10裡開外。曹瑋分毫不亂,驅趕牛羊,到達上風處,然後大軍停下不動。
西夏軍策馬狂奔,趕到近前。曹瑋命人傳言:“你們一路奔襲,必然疲憊。我不想乘人之危,你們可以暫且休息,休息好了再決戰西夏軍隊本來擔心曹瑋趁著他們奔波勞苦,突然襲擊。“沒想到曹瑋如此大度,都放下心來。歇了小半個時辰,曹瑋派人傳言:“如今歇得差不多了,我們決戰吧。”於是,兩軍吹起號角,彼此攻殺。一戰之下,西夏軍大敗,數千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宋軍將領都覺得贏得莫名其妙,曹瑋告訴諸將說:“此前,我故意做出一副貪圖小利的樣子,吸引西夏軍反擊。他們前後賓士將近100裡,早就人馬疲憊。不過,如果我當時就出擊,他們銳氣還盛,我軍即便勝利,也會有較大死傷。這就如同一個人走了遠路,正在走時還不覺得勞累,但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手腳必然痠麻。我故意裝作寬容大度,讓他們休息。等他們疲勞發作時,我軍猛攻,敵軍怎能不敗?”
只是,狄青當前已經不再威名,因為受到文人的排擠,想要再受重用也不可能。而曹瑋,陸垚對他其實也並不太瞭解,再加上日程非常緊急,所以陸垚也是不想去找他。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陸垚必須要在去到邊關之前,找到一些聽命於自己的人,也就是可靠的幫手。其中,折克行可以帶兵,曹誘可以出謀劃策。但是,現在還是缺少能夠衝鋒陷陣的人,陸垚深知,想要軍力提升,單單有折克行這樣的將領是不夠的。在軍隊中,要有一些小群體的領導者,他們官職不大,但是在士兵之間的口碑很好,或者是很有本事和號召力,這樣到了真正開戰的時候,他們這些人一號召,軍隊往往能夠爆發出巨大的戰鬥力。而陸垚現在要弄武館,其實就是為了找到有真功夫,可以陪著自己出行去到邊關的這些人。而在陸垚的身邊,毫無疑問,方莊是最適合的人選。
此時,眾人已經陪著陸垚進到了選好的要建立武館的地方,武館的建設倒是不太著急。畢竟即便是陸垚今天下午弄出圖紙來,想要建成武館,也至少需要一週到半個月的時間,真的到了半個月之後,陸垚那時候還在不在汴梁都不一定了。
不過,雖說到時候武館不一定能夠建成,但是選拔人才倒是可以先弄起來。陸垚進到房子中後,就找到了一處空地,這個地方的面積和之前????????????????陸垚參加比武招親大會的院子大小相差無幾,要說在這裡弄出一個擂臺賽來也完全可以。
“嗯,就是這裡了。”陸垚四下看看,最終還是回到了中央的空地中。
金臺、 方莊等人自然也是陪著陸垚走了這一趟。
這些人當中,金臺、張牟以及方莊,他們三個其實是知道陸垚有弄武館的這個想法的。而小胖、老馬等人,雖說也是聽方莊提起過,但是並沒有怎麼當回事。畢竟陸垚直接告訴的就是金臺、方莊和張牟三人。不過這三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金臺和張牟,這兩個人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他們是對這個武館充滿期待的。要說金臺,雖說有一身好武藝,但是在河北的時候只能被迫去賣藝來賺錢,現在這個武館的建立,明顯是給到了金臺一個機會,讓他能夠將自己的功夫發揮到極致,這也是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而張牟這邊呢,陸垚曾經和他說過關於武館的事情,張牟作為練武之人,自然也是十分憧憬有這樣的場景存在的。
而方莊和這兩個人的想法則又有所不同。因為陸垚和方莊表示過,他是想要帶著方莊去到邊關的,方莊自然知道,那些陪著陸垚一起參加比武招親大會的人,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意陪陸垚去到邊關,畢竟那是有生命危險的地方。不過,方莊是鐵了心要和陸垚出去的,他也想著建功立業一番,當然,他也會幫著說服小胖等人,至少要有那麼一兩個人跟自己一同陪陸垚出使。
這幾個人自然是都知道了陸垚被封為樞密副使的事情,而且,也瞭解了陸垚即將要出使的訊息,所以當下的心思各不相同。不過他們不知道,陸垚今天叫他們來,到底是什麼目的。
陸垚將眾人都叫到一起,隨後說道:“大家覺得,這個地方做武館的話,是不是還是很合適的。”
陸垚看向金臺,作為武館最重要的負責人,金臺自然是最有發言權了,金臺點點頭,說道:“嗯,地方夠大,條件也很好,用來練武非常合適。”
一旁的張牟也是說道:“確實如此,而且這裡距離火鍋店也不算遠,雖說是在外城,但是因為火鍋店的原因,再加上之後這裡的經營,應該也能吸引很多內城來的習武之人。”
“嗯,之所以選在外城這個地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陸垚說道。隨後他指了指眾人站著的空地,接著說道“我打算明天的時候,在這裡弄一個擂臺,就和我之前去參加的比武招親大賽一樣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