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四百九十八章 入宮(第2/3頁)
章節報錯
要說蘇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事,還真有一件,那就是他曾痛罵過宋仁宗。然而宋仁宗卻沒有動怒,反而卻說這是他留給後代的宰相。為何皇帝要這樣說呢?有兩個原因:其一,宋仁宗是個仁慈的皇帝;其二,蘇轍的確有過人之處。
歷史上真正的蘇轍,可是個不折不扣的能人,甚至有些方面,連哥哥蘇軾都要甘拜下風。而要說起他痛罵宋仁宗之事,就要從兄弟倆去參加科舉說起了。
嘉祐二年,蘇軾、蘇轍兄弟倆去參加會試,當時主考官為歐陽修,他將兄弟倆置於高等,蘇轍名登五甲。蘇轍開心地寫了一封自薦信,遞給宰相韓琦,韓琦看後深深被其文采打動。
可惜同年四月,母親程氏去世,蘇家父子三人回到蜀地。之後的兩年時間,蘇轍都跟著父親在開封遊歷。直到嘉祐六年,宋仁宗決定要舉行“直言極諫制科”考試,然而宰相韓琦卻上書,請求將考試推遲。
原來,就是因為蘇轍此時正在生病,韓琦不希望國家錯過這個人才,所以寧願請求皇帝推遲考試。這原本是不可能的事,畢竟全國性的考試,怎麼能因為你一個人推遲。可沒想到的是,宋仁宗竟然答應了。
可以說,是宋仁宗給了蘇轍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但後來蘇轍的做法,實在太不給宋仁宗面子了。就是他在考試的時候,居然寫了一篇痛罵宋仁宗的文章,可謂是字字誅心。
這次的殿試題目為,在三柱香的時間裡,完成以“御試製科策”為題的文章。
蘇轍不以為意,思量了片刻,便下筆了。
只見他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文章。
走出宮殿,蘇軾十分自信地說:“這個題目對咱們來說實在是太過平常了。”
蘇轍卻沒說話,蘇軾覺得有些不對勁,連忙問道:“你怎麼啦?”
蘇轍嘆了口氣,無奈地說:“我不能和哥哥一起上高中啦,實在對不起父親和哥哥。”
第二天,評卷工作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考官胡宿猛地拍桌子站了起來,嘴裡唸唸有詞:“大膽蘇轍,竟敢誹謗聖上!”
另一名考官司馬光連忙看了看蘇轍的考卷。
蘇轍在文章中從治理朝政和私生活兩方面批評了宋仁宗。
治理朝政:蘇轍寫道,自從20年前,大宋與西夏結束戰爭後,宋仁宗就放鬆了警惕,養成了一種“無事則不憂,有事則大懼”的心態;慶曆年,宋仁宗勸課農桑、興辦學校,後來又派使者巡視天下,這些行為都只是“面子工程”,只不過想名垂千古。
在私生活方面,蘇轍更是“毫不吝嗇”:“近歲以來,宮中貴姬至以千數,歌舞飲酒,優笑無度”這是他的原話。
不僅如此,蘇轍還列舉了6個遺臭萬年的昏君——夏朝的太康、商朝的祖甲、西周的穆王,以及漢成帝、唐穆宗、唐恭宗,這差不多就是把宋仁宗和這些昏君歸為一類。另外,還說宋仁宗揮霍無度,奢侈至極。
片刻之後,司馬光大笑著說:“這篇文章極佳,應該被評為上等才是!”
一時間兩位考官意見不一,另一位考官範鎮出來打圓場道:“不然這樣吧,把他評為四等,不算好,但也不至於他的才華被埋沒。”
站在一旁的三司使蔡襄,看準時機,說:“吾三司使也,司會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
大意是:我看到這篇文章,也很愧疚,這些話就連我一個三司使都不敢說,蘇轍勇氣可嘉。
不料,胡宿錚得跟頭驢樣,死活不同意。
大家只好把這篇充滿爭議的文章,呈給宋仁宗本人。
令人意外的是,無故被痛罵一頓的宋仁宗,並沒覺得丟失了君王的顏面,反而表示: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辮子,將蘇轍錄為三等。因為宋仁宗認為,這次考試本就是“直言極諫制科”,目的就是為國家選拔,那些敢於直言極諫的人,蘇轍不就是很好的代表嗎?
再說要做一個好皇帝,就要虛心納諫,怎能因為別人說一兩句難聽的話,就將其加以懲治呢?因此宋仁宗不僅原諒了蘇轍,還說蘇軾、蘇轍兄弟倆,是他為後代尋找的兩位宰相。
其他考官都鬆口氣,心中很是敬佩皇帝的寬容大度。
在揭榜之日,蘇轍並不抱有希望,只是陪著哥哥來看成績。
兄弟倆來到放榜之地,蘇轍故作輕鬆地說:“哥哥,我就不去看了,我在這等你。”
蘇軾對自己對弟弟也無可奈何,嘆了口氣,自己去看榜了。
正在蘇轍惆悵之際,哥哥高興地跑過來,喊道:“中了中了!”
蘇轍面不改色地說:“恭喜哥哥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