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鳥巢體育場。

新蹴鞠大賽的決賽,對戰雙方,雄獅隊對戰樊樓隊。這場比賽,在比賽開始之前,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這比賽走勢會是現在這個樣子。賽前,更多人看好的,自然是曹誘的雄獅隊。不管是從教練員的水平,還是看球隊的整體實力,顯然都是雄獅隊更佔據優勢一些。鋒線上有鄒凱和陳峰這兩個核心前鋒,攻擊力自然不在話下。更何況,這場比賽,雄獅隊將他們上一場比賽當中有過亮眼表現的中鋒劉威放在了前腰的位置上,這意思分明就是要增加他們雄獅隊的進攻力。大家都清楚,如果說之前的比賽比拼的是防守強度,那麼這場比賽,要較量的就是兩個隊伍的進攻能力。所以,曹誘對自己雄獅隊的進攻能力應該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今天也是專門用出了這種非常具有攻擊性的陣型。之所以說這場比賽是進攻能力的比拼,是因為兩個隊伍在後防線上其實都有著自己的核心中後衛,不管是馮唐還是孫天,他們二人的防守能力都是非常出色,所以雙方的後防線強度應該是一樣的才對,正印為如此,兩個隊伍的鋒線才會變得格外重要。

可能是因為鄒凱和陳峰的名氣太大,也可能是樊樓隊之前比賽當中,前鋒沒有什麼亮眼表現,所以沒能給大家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於是,當大家都覺得這場比賽最後一定是會比拼雙方的進攻能力的時候,自然而然更多人就會認為,雄獅隊應該是會更佔據優勢一些,勝算更大。

然而,讓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樊樓隊的教練員潘文,對於這場比賽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認識。他也十分清楚,樊樓隊的強項其實是在中場區域,而鋒線一直是樊樓隊的短板。所以,這段時間,除了對後防線進行訓練,和陳晨學習防守反擊的戰術之外,潘文也是著重將訓練重點放在了自己的鋒線上,將劉廣志這個前鋒給培養了出來。而且,為了能夠????????????????讓自己的中場更好的發揮,潘文也是在一開始,就讓樊樓隊擺開了一個從這個比賽舉辦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陣型。雙前腰加上雙後腰的組合,雖說防守當中,邊路的空檔會比較大。但是在進攻當中,因為中場隊員的能力比較突出,加上彼此之間距離比較遠,這樣非常容易拉扯對方防守隊員的站位和跑動,剛才正是因為兩個後腰的站位,直接讓對方的劉威還有另一名中場隊員被拉扯到了中線的位置,而那個時候,李昊和另一名前腰隊員已經到了前場位置,劉威想要進行協防是不可能的事情。與其說樊樓隊是突破了雄獅隊的第一道防線,倒不如說是透過陣型的優勢,直接讓雄獅隊中場的防線首尾不能相顧。

而李昊和另一名前腰隊員出色的個人能力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更好的體現出來了。只用兩個中場隊員來懟他們進行盯防是遠遠不夠的,隨後輕易就被李昊他們給突破了。接著,就是馮唐構建的雄獅隊的後防線。四對四,結果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上半場比賽進行了十七分鐘,樊樓隊的四名進攻隊員,在禁區附近做出了一次絕妙的配合,利用速度、多次傳球,還有李昊對馮唐的心理誤導,成功的將馮唐給欺騙,讓馮唐覺得,這樊樓隊最後的臨門一腳,一定會是李昊來完成。然而,最終樊樓隊的選擇卻不是這樣,他們選擇相信這場比賽首發登場,右側邊鋒劉廣志,來完成這次射門。一蹴而就,劉廣志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射門的任務。大家怎麼都不會想到,一開始更多人看好的雄獅隊,會在上半場比賽還沒有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先被對方進了一個球,比分變成了一比零,倒是樊樓隊的鋒線率先打破了僵局,將比分改寫。

在場的樊樓隊觀眾自然是歡呼雀躍。然而,就算是這樣,其實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對樊樓隊的印象,基本上還停留在李昊和孫天這兩個人身上。對於剛才剛剛打進一個進球的右側邊鋒劉廣志,大家可以說是今天才認識他。不過不管怎麼說,能夠先進球,還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

而雄獅隊的觀眾們則是開始疑惑起來,在他們的印象當中,這個名叫劉廣志的前鋒,就像是憑空出現一樣,而且他今天一上場,就打進了一個進球。然而,雄獅隊的觀眾還是比較理性和冷靜的,他們知道,只要曹誘在場邊,雄獅隊的實力還是在的。曹誘對於這種情況,不可能想不出應對的方法,這也是自從雄獅隊正式比賽以來,第一次開場後首先處在落後的局面下,這也是對曹誘的一個考驗。

面對這種情況,曹誘首先做的,就是穩定軍心,讓隊員們恢復理智,隨後,也是開始思考起應變的策略。

在曹誘看來,樊樓隊開場後採用的那個陣型,雖然看上去確實能夠將他們強大的中場實力給發揮出來,但是也有他們的缺點在,那就是兩側邊路的防守,可以說是形同虛設。兩名前腰和後腰隊員因為站位都比較靠近中間,一旦對方從邊路進行突破的話,那麼這個陣型的防守強度瞬間就會降低很多。所以,應該要嘗試從邊路進攻才對。

然而,曹誘看著場上的局勢,此時劉威已經拿過蹴鞠,準備去中線進行發球了,曹誘一眼就看到了樊樓隊的陣型,很顯然已經發生了變化。潘文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陣型的弱勢,所以藉著這次防守的機會,直接選擇了變陣。

樊樓隊採用了最經典的陣型,也是足球界最為古老的陣型之一,442.

442陣型是世界足壇最長壽的足球陣型之一,相較於古老的“九鋒一衛陣型”、“2323陣型”,442陣型能夠流傳至今日依舊長盛不衰已經可以說明其超越時代的先進性,正如我們前文所說,早在1958年瑞典世界盃前夕,442陣型便在巴西國家隊之中開始使用(巴西國家隊在兩屆世界盃的首發陣型一直是424,但在比賽過程中他們多次將陣型臨場變為442,即將兩位邊鋒回撤至中場),最終桑巴軍團也憑藉著這種陣型完成了1958年、1962年世界盃的兩連冠,自此424、442陣型開始在世界足壇進入全面發展時代,一時間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足球俱樂部都在爭相模仿這種被譽為“攻防兼備”的完美陣型。

442平行站位是442陣型的初始陣型,該陣型的創始者便來自於1962年智利世界盃的英格蘭國家隊,儘管在那一年中英格蘭國家隊在1/4決賽中便遭到了淘汰,不過他們所使用的442平行陣型卻被全世界廣泛所接受與模仿。

442平行站位陣型最為突出的特點便是攻防的平衡性,上至前鋒下至後衛都有著明確的職責以及分工,各個位置和各個位置之間的聯絡非常緊密,每條戰線以及位置都能夠進行相互的補位,一旦球隊失球被打反擊,陣容執行的緊密性可以讓球隊的防守戰線迅速地重新組織起來。在進攻時,442平行站位中的四個中場能夠進行不同程度的適當前壓,這種前壓可以給兩位前鋒帶來巨大的幫助。

442菱形中場站位保留了兩位邊前衛,而曾經在平行站位中居中的兩位中場則分別被更換成了前腰以及後腰。這種陣容打法對於球隊所帶來的幫助也十分的明顯,一人主攻,一人主守,而另外兩位邊前衛則適當在邊路發動衝擊,這種戰術打法的明確性可以讓球隊在比賽中幾乎不會出現什麼低階失誤。

在球隊防守的時候兩個邊前衛可以適當回撤到後腰的位置上,相當於防守的時候球隊擁有了三個後腰,這三個後腰所覆蓋的區域基本上就已經完全包括了己方半場所有有效傳球點了;而另一位主要負責進攻的前腰則稍稍回收到中圈弧????????????????附近,他可以成為球隊防守的第一道防線,如果球隊在後場防守成功,在中場僅有的一名前腰球員便可以成為球隊防守反擊的一個過渡點。

在球隊進攻的時候負責防守的那一位後腰球員儘管不會進行過度的前插,但他的位置也可以適當前提至對方的禁區前,無論在防守還是進攻中,這種適當的前提對於球隊來講都有著莫大的好處:在己方進攻失敗而對方又獲得球權打起反擊之時,在禁區弧頂負責中場保護的這一位後腰球員便可以有效對對方的防守反擊實施第一步的攔截,如果這位後腰球員的位置沒有適當前提,對方持球人一旦進入廣闊的中場區域傳球點便會極大開闊,這時候後腰球員的攔截幾乎已經無濟於事了;而在球隊的進攻中這位後腰球員也可以出現在對方的禁區線進行突施冷箭。

當然,在球隊的進攻時那兩位中場的邊前衛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拉開,這樣一來邊路的突擊能力便獲得了極大的加強,這時候兩位前鋒球員插入進去進行搶點,而那位前腰則在禁區弧頂接應他們的倒三角或者回傳。

442陣型當中還有雙後腰陣型。保留兩位邊前衛,而兩位居中的中場球員全部來自於後腰。這種轉型對於防守的偏向性非常之大。442雙後腰站位的優點十分的明顯,那就是他們的兩位後腰以及後防線的間距非常之小,這種微弱的空檔,幾乎不可能會被對方的進攻球員在瞬息之間所把握住,所以說使用這種陣型的球隊很難被對方用打身後以及中路滲透這樣的方法所擊破。

不過這種陣型的劣勢也非常的明顯,儘管能夠在防守中為球隊提供巨大的幫助,但多達兩位防守型後腰的投入也讓球隊在中場的組織進攻方面陷入了劣勢,兩位後腰的後撤讓球隊的中路進攻幾乎失去了發起點,而邊路突擊一旦失敗對方則可以直接跨過廣闊的中場區域直接面對包括兩位後腰在內的後防線。

除此之外,442陣型還有單前腰和單後腰的分支。一位前腰球員突出,在他身後的是兩位邊前衛以及一位中前衛。這種陣型對於突前的那一位前腰球員的個人能力要求十分嚴格,因為這位前腰球員幾乎承擔了球隊在中場的所有進攻組織重任,並且由於他是球隊中場中唯一一個深入對方禁區弧頂的組織者,他所遭到對方的圍搶強度也定然是十分強烈的。這種站位是所有442陣容中進攻能力最強的一個,因為這種站位的四個中場球員幾乎沒有哪一個是屬於純粹的防守型球員,在進攻中兩位邊前衛則會適當的拉開接應前腰球員的分球,那球隊中場的中前衛雖說前壓位置並不會像前腰球員那樣靠前,但他也能夠有效的和前腰球員形成中場位置的小範圍配合,一旦球隊遭遇到丟球的情況這兩位球員也能夠及時地對持球人進行逼搶。

儘管這種陣型對於球隊的進攻來說有著莫大的好處,但考慮到一旦進攻出現失誤球隊中場後半部分所暴露出來的空檔實在是太過巨大,所以這種技戰術打法在當今的世界足壇中已經越來越稀少,極少部分的亮相機會也是來自於強隊打弱隊的“進攻演練”。

使用442單後腰打法的球隊對於邊路球員的能力有著非常大的要求,那位後腰球員主要負責是球場的後場攔截,而進攻中中前衛球員又不會過於的壓上,這便將巨大的進攻壓力全部施加到了兩位邊前衛身上,一般來說這種陣型都被廣泛使用在一些邊路球員能力非常突出的球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