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四百五十七章 球隊風格(第2/2頁)
章節報錯
於是,在斷球結束後,雄獅隊並沒有急於發動進攻,他們對自身的實力也是非常瞭解,開始在後場進行傳球,看樣子是要將比賽的節奏慢下來, 發動陣地進攻。
看著場上雙方陣型的變化,解說臺上的王一說道:“雄獅隊接下來是要跟對方打陣地戰了。”
王達說道:“你看文遠隊的那兩個邊鋒,看樣子絲毫不想退防,他們反倒是直接在前場開始了逼搶。”
折克行補充說道:“他們之所以會這麼選擇,是因為這兩位對文遠隊的防守有著充足的信心,他們知道,不管是中場還是後防線上的防守,都沒有讓他們退到自己半場去加入到防守中的必要。相反,如果他們在前場斷球下來的話,那給到雄獅隊的壓力就更大了。”
不過,雖說那兩名核心三人組中的成員直接在場上開始進行搶球,試圖將球權再一次奪回來。但是雄獅隊的整體性和傳球的準確率可是非常高的,即便是他們兩個,也沒有辦法輕易的就完成搶球。更何況,現在是在雄獅隊的半場,對方只有兩個人,中場的四個人已經退回到中線的位置上去了,單單靠著他們兩個人,也就只能是干擾雄獅隊的傳球路線罷了。
雄獅隊這邊,開始不斷地在後場進行著傳球,隨後慢慢地朝前方推進著戰線。他們這麼做,倒不是因為害怕對方的快速搶斷讓他們喪失了這次進攻的機會。而是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的這種情況不能急躁,必須要穩步傳球,慢慢尋找機會,踢進最有把握的一個球。當然了,之前三個解說員說的也沒錯,曹誘心中也想著,這場比賽,是必須要在常規時間內決出勝負的,一旦進入到加時賽或者是點球大戰,那毫無疑問是對雄獅隊非常不利的。
只不過,現在開場才僅僅一刻鐘的時間,沒有必要提高進攻節奏。畢竟之前的比賽中,雄獅隊其實很少有發動快攻或者說是快速防守反擊得分的,更多的還是進行陣地戰進攻,慢慢尋找機會才可以。
陸垚看著場上雄獅隊隊員的表現,不由得想起了現代有一支國家隊的風格跟雄獅隊非常相似,那就是西班牙隊。戰術為tikitaka。
特點是短距離傳送和頻繁跑動,核心理念是保持控球權,以減低後方防守球員的壓力。此戰術有別於傳統的足球佈陣理念,傾向於區域組織(zonal play)。西班牙國家足球隊及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是兩支最為著名的應用tikitaka戰術體系的球隊,後者主要應用在約翰·克魯伊夫時期至蒂託·比拉諾瓦時期。
tikitaka的工作原理,或者說核心理念是控球。控球是透過傳球來實現的,而不是盤帶。傳球製造了控球,也製造了空間。
在tikitaka戰術中最多使用短傳,當然戰術是不會要求球員們不使用長傳,只是要求用最精準的方式傳球,而短傳是最精準的。
首先在傳球的時候,球員們需要形成傳球三角,如果持球隊員身邊有一個傳球三角也就意味著他有兩個接應隊員可以傳球,如果傳球三角更多,也就意味著他身邊的接應隊員更多。三角是可以延伸的,當一名球員接到球之後,這時候需要其他隊友們迅速靠近,來形成另外的三角,這樣就可以在防守隊員逼搶上來的時候有不少於一個傳球選擇,丟球的可能性也就減少。
在技術選擇上也有特點,巴薩球員們傳球的時候讓球不轉起來,這樣就方便隊友在不停球的情況下能直接精準的將球傳給其他隊友,而不產生多的失誤。
與區域足球的理念完全不同,tikitaka足球的理念是全攻全守足球理念的升級,球員是不能拘泥於區域位置的,必須根據隊友的情況來迅速的,不停止的調整自己所在的位置,從而不斷形成傳球三角。再回到之前所說的空間製造的問題上,如果接應點是死的,那空間也就是死的,而如果接應點是活的,那這些接應點就是空間的製造者。
當有球的時候,tikitaka透過傳球來控球和製造空間,而當無球的時候,tikitaka也在利用它的三角。一旦丟球,參與傳球三角的人,這時候就形成了防守三角,迅速對對方持球者形成合圍,將持球者包圍在一個“盒子”裡,然後進行圍剿。tikitaka進攻的武器,也就是防守的武器。
西班牙足球是以傳控足球為主,其中西班牙足球個人技術非常強,一個球往往透過幾十腳的傳送再射門,短傳滲透的精髓讓人視覺效果爆炸,其中西班牙隊向來以中場作為進攻的樞紐,透過精確的一腳傳球,往往可以打出水銀瀉地般的華麗攻勢。但他們的進攻手段除了傳控,其他的辦法不多,遇到鐵桶陣有時候會無功而返。
場上雄獅隊的風格,給陸垚留下了這個印象。雖說不斷傳導球尋找機會是好事,但是對方的防守陣型只要是絲毫不動搖,或者說是找不到機會,那麼這種風格就會成為一個累贅,時間慢慢被消耗殆盡,到時候雄獅隊就會處於不利的局面。所以,雄獅隊也是需要適當地加快一下進攻節奏才可以。
時間慢慢過去,上半場比賽時間已經過半,而此時,雄獅隊也已經將蹴鞠帶入到了對方的半場當中。
文遠隊採用的442陣型,此時除了兩名邊鋒之外,其他的八名防守隊員都已經退到了己方的半場進行防守,因為戰線的拉長,那兩名邊鋒隊員也是已經到了中線附近,畢竟如果等下文遠隊完成搶斷的話,他們兩個人的位置不能太過靠前,在中場附近更有利於配合隊伍完成防守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