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二百八十九章 樊樓閒聊(第1/2頁)
章節報錯
陸府。
陸垚自從穿越過來之後,認識的人著實不少,其中有像韓琦和折克行一樣,可以帶兵打仗的兵家。也有蘇軾、蘇轍這樣的才子,更有歐陽修、范仲淹、晏殊這樣既為官,又在文學方面十分有建樹的人。而陸垚的身邊,也有平平凡凡但是做事十分認真努力的潘文和陳晨這樣的人。
不過,要說跟陸垚聊的最為暢快的,還是現在正在書房的王安石。陸垚本以為,王安石只不過是在文學方面,或者在朝堂鬥爭變法方面十分厲害,沒想到,這王安石分析起外交問題以及軍事方面的策略也能說的頭頭是道。而且,這個以戰促和的方式,可是之前陸垚自己都沒有想過的。
陸垚在針對宋夏問題進行思考的時候,覺得只要靠著自己的記憶,大宋是可以蕩平大夏的,什麼李元昊,最後都要被殲滅。不過現在聽王安石分析後,陸垚也覺得,這大夏既然能直接宣佈獨立建國,就算是根基不穩,但是也不是說靠著那麼三五次的戰役就能完全給他們消滅的。也就是說,這場戰爭,雙方只不過是為了達成各自的目的罷了,大夏的目的,一方面是讓大宋承認自己的地位,自己也取消了上供,而且李元昊那邊應該也已經算準了,這大宋一向十分傲慢,是一定不會同意自己的請求的,所以,透過戰爭,可以擴大大夏的版圖,征討大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他有沒有考慮到,大宋的軍事實力就算真的沒有大夏強,但是想滅了大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宋朝這邊呢,陸垚看得出來,其實趙禎心中也覺得若是不能開戰就還是不要開戰。連皇帝對自己的國家的軍事實力都沒有信心,很顯然如果開戰宋朝必將陷入劣勢。如果能打勝,想來趙禎的心中其實也想著見好就收,是不可能徹底征服大夏的。他之所以派范仲淹和韓琦先行一步去談判,可能也是抱著一定的僥倖心理是,說不定大夏會俯首稱臣,實在不行,那就只能開戰。而大宋之所以要開戰,這其中更多的,是覺得自己的地位遭到了動搖,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的這一份臉面和形象在考慮。
王安石將雙方的心態、軍事實力,國力,還有可能會造成的後果給逐一分析了一遍,陸垚十分欽佩。要知道這王安石可不是汴梁之中的官員,他所得到的宋朝和大夏的情報其實並不怎麼完全,而且剛剛陸垚也已經確定了,王安石在相府的時候,晏殊並沒有詢問他這方面的問題。所以,他一定是在自己做官的時候,閒暇時間去分析的這些事情,而且,想到了以戰促和的方式。戰爭當中,只要一方獲得了多場戰役的勝利,那麼這一方就會在這整體的戰爭當中變成優勢的一方,甚至於這仗是不是要繼續打下去,最後都會有這一方來掌握。所以,王安石覺得,必須要在戰爭開始的階段,就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先是讓大夏不敢小瞧宋朝的軍力和國力,他們也就會開始反思,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不是有些太早了,是不是有些小瞧了宋朝的能力。另一邊,對於曹誘提出的從內部突破的想法,王安石也是十分稱讚,當然曹誘的想法是陸垚告訴他的。內外兼修,透過外部的戰爭來讓大夏國認識到,戰爭持續下去對自己一方沒什麼好處,只會增加傷亡。而內部,需要派細作來挑撥官員和種族之間的關係,讓他們產生一種內憂外患的心理。而對那些大夏的百姓們,就要鼓吹反戰言論,讓他們意識到戰爭的可怕,動搖他們好戰的民心。這樣一來,大夏國就會陷入一個十分不利的局面。此時大宋繼續發動戰爭,最後就會讓大夏國主動來要求以和談的方式解決問題,那個時候,談判桌上佔據主動權的,就會變成了宋朝。
不過,王安石也承認,就算是以戰促和,但是大夏國的獨立地位,恐怕宋朝最後還是要承認的,一旦對方決定魚死網破,以大夏國人的意志,恐怕大宋是要吃虧的。這一點陸垚也是十分認可,何況趙禎應該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徹底的征服李元昊一黨。
於是,陸垚直接在書房當中拿出了紙筆,將王安石所說所寫記錄了下來,很顯然,陸垚覺得,王安石現在說的這種想法,才是他能夠進入朝堂成為重臣的最大砝碼。為此,陸垚決定會讓王安石的想法儘快的傳入到陛下的耳中去。
王安石對陸垚的做法覺得有些奇怪,他覺得陸垚其實完全可以說這是他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畢竟現在陸垚只不過是一個五品的虛職官員,透過這個文稿,要說一步登天確實差一點,但是要在朝堂之上站穩腳跟還是沒什麼問題的。為什麼陸垚會選擇幫助像自己一樣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外地官員呢?
陸垚笑著表示,自己看重王安石身上的能力,他早晚非池中之物,總會成為朝中重臣的,而且陸垚也直接表示,王安石這種人才,最後可能為相都不為過,而自己之所以會幫助王安石,也是想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王安石能幫他一把,二人也算是交個朋友。
陸垚的真誠感動了王安石,當下答應了下來。
而後,為了防止王安石去找歐陽修,在陸垚強烈的要求下,王安石答應同陸垚去到樊樓用午飯。這一舉動也是讓陸家人有些沒有想到,不過陸盱倒是覺得,既然陸垚認為王安石此人是大才,所以稍加籠絡也是必須的。
王安石拗不過陸垚,只能答應了下來,陪著陸垚去到了樊樓。
大飯館就是不一樣,別看樊樓昨天晚上舉行了大規模的夜宴,但是今天等到陸垚和王安石到場的時候,已經煥然一新,收拾完了。
不出陸垚所料,昨天剛進行完夜宴,今天潘元武是一定會到樊樓來監督這些人的
善後工作的。
潘元武這邊,顯然也沒有料到,今天這剛收拾完重新開門,第一單生意竟然就是陸垚。要說平常時候陸垚最近已經不怎麼選擇來到樊樓了,他更多時候會選擇在他自己的酒中仙招待自己的好友。對於陸垚的這個行為潘元武也能理解,畢竟這樊樓菜餚的秘方都是陸垚提供的,就算是美味,可能在陸垚看來也就那麼回事,自然而然就不想來到這裡了。再加上,樊樓現在生意火爆,就算是去到包間,在人滿的時候,房間裡還是會覺得有些吵鬧,而陸垚的私下聚會最不喜歡的就是被別人打擾,顯然他的酒中仙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不過今天陸垚倒是帶著人來到了樊樓,潘元武遠遠打量了一下那個跟在陸垚旁邊的人,自己從來沒見過,不過陸垚總是會找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朋友,潘元武對此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接著,陸垚就讓夥計領著王安石去到二樓包間等待,而他自己,則是跟潘元武留在一樓,有些話要對潘老闆說。
潘元武對於陸垚帶來的那個人並不怎麼感興趣,而陸垚這邊,先是問了下潘元武菜園的事情。雖說自己已經將種植方面的事情全權賣給了潘元武,種子也給到他了,但是畢竟那是關係到自己在這大宋能不能之後吃到那些稀有食材的問題,最關鍵的是,辣椒這個食材跟他的火鍋店關聯性還是比較高的,所以陸垚也是要問一下。
對於陸垚的提問,潘元武覺得再正常不過了,他表示之前趙虎已經跟他說起過了, 潘元武讓陸垚放心,菜園一切順利,等到時候辣椒成熟了,就會第一時間給趙虎那邊送去,讓他進行底料方面的製作。陸垚一聽這才放心,並且表示,對於這些食材給到自己火鍋店的供應,價格上不用區別對待,正常計價,然後等到陳晨成為了管家之後,由陳晨來跟潘元武進行食材方面的費用對接。
正事聊完了,陸垚從衣袖當中拿出了幾張文稿來,交給潘元武。潘元武有些好奇,還以為是陸垚這次又是帶著什麼配方來打算賣給自己呢。陸垚連忙解釋,說這是昨天晚上夜宴的時候,那些一層官員們提出的,關於樊樓菜餚的細節和味道方面的問題。當然陸垚已經進行過篩選了,加上自己的品嚐,雖說有些建議是沒什麼必要聽的,但是還是有一些人提出來的關於菜餚的提議,是可以進行改進的。所以,陸垚這是整理出來的幾張文稿給到潘元武,希望他能在仔細閱讀過後交給廚師,在日後的做菜過程中多加註意。陸垚這麼做也是不想砸了自己配方的招牌。而潘元武明白了陸垚的用意過後,也是連聲道謝。
點過菜交流結束,陸垚也是來到了二層包間內,和王安石一同等待上菜。
王安石在上樓的過程中,跟夥計也是攀談起來,雖說他之前已經瞭解過,陸垚在美食方面其實造詣很高,百姓們提起吃的,都會說起這樊樓是汴梁城中的美食第一地,沒有哪個廚師能夠做出比樊樓廚師做出來的更美味的菜餚來,如果有,那就是一定是陸垚。因為這樊樓的菜譜都是陸垚制定的。對於這一點,王安石其實一開始是不怎麼相信的。原因很簡單,在王安石看來,一個人若是專心於一個領域的事情,他可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陸垚,在文學和產業方面已經有了很高的成就,應該不會在美食方面也有這麼高的建樹才對。
不過,透過跟樊樓夥計的一番簡單交流,王安石瞭解到,這樊樓雖說一直以來都是這汴梁城中的第一大飯館,但是樊樓的美食真正得到大眾認可,來往的人達到絡繹不絕的程度,確實是在陸垚給到了潘元武老闆菜譜之後。
陸垚進到包間之後,王安石雖說對於吃喝方面不怎麼感興趣,但是他還是問起了陸垚,是因為自己喜歡的原因,還是他在美食方面有天賦,竟然能夠在很多方面都做的這麼出色。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知道陸大人是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的呢?”
這其實是王安石最感興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