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對陸垚的不同看法(上)(第2/4頁)
章節報錯
看到棠溪和福伯過來,陸盱瞥了二人一眼,這二人連忙行禮,陸盱點頭示意。
福伯那邊離開後,棠溪本想著跟上福伯的腳步進到廚房之中去的。當中原因,之前也講過,不知道為何,棠溪就是覺得老爺比較難以接近,說白了就是陸垚更為接地氣一些。
陸盱走上前來,看了看棠溪,又抬頭看了看陸垚房間的方向,說道:“見過陸垚了?他現在在做什麼?”
棠溪這才想起,剛才陸垚回來之後,還沒怎麼跟陸盱說話,就回到房間聽自己彙報工作了。
於是,棠溪說道:“見過了,他現在正在房間裡睡覺。”
“哼,也沒幹什麼事情,回到家來也不知道看看書,這馬上要到科舉考試了,就知道睡覺怎麼行。”陸盱面露怒色。
棠溪這邊,作為陸垚的管家,自然是要為陸垚說話,這不單單是為了陸垚的名聲,若是陸盱對陸垚不滿,自己作為剛剛升職的管家自然也是有責任的。
於是棠溪連忙解釋道:“其實今天陸公子從福來客棧集合,到進到宮中,其實一直處於十分疲累的狀態,他現在休息休息也挺好,等他起來的時候,蘇軾還有包拯他們也要過來,我想他應該是要為晚上的聚會養足精神吧。”
其實對於陸垚在宮中所做的事情,棠溪是知之甚少的。畢竟,在面聖的那個環節,自己就被陸垚派出來去約包拯還有蘇軾了,不過,自己還是要為陸垚說上一句。
聽棠溪這麼一說,陸盱面容上的怒色見消,說道:“不愧是陸垚親自選上來的管家,你倒是挺會為他說話。”
棠溪一陣尷尬,覺得自己說錯了。不過這陸盱雖然表面上是這麼說,內心裡還是十分認可棠溪的這一番說辭的。確實。以陸盱對於陸垚的瞭解,他這個孩子,從小就十分頑皮,後來更是成為了這城中的風雲人物,要讓他進到宮中去恪守規距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今天這麼大的陣仗,陸垚應該也是第一次見到,有壓力回來感到累了也是人之常情,而棠溪作為陸垚選出來的人,這時候為他說話,說明棠溪這個人還是比較可靠的。
“我且問你,他剛才睡覺的時候交代你什麼了,我看你這是要去廚房?”陸盱接著問道。
棠溪於是就將陸垚和蘇軾約定好,晚上要做東坡肉的事情告訴給了陸盱。
那陸盱聽到東坡肉三個字的時候,明顯眼睛放光了了一下。著實,距離自己上一次吃到東坡肉,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現在自己也想吃著一口了。
於是,陸盱便讓棠溪進廚房收拾去了。
說回陸垚這邊,前面有提到過,這陸垚,雖說不上天不怕地不怕,不過不管是作為一個穿越者,還是一個現代人,陸垚這人活得十分灑脫,對於每天要做的事情有著自己的計劃,但是同時,對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倒也絲毫不在意。有多少對你的讚美之聲,就有多少對你的詆譭之聲,陸垚始終記著這句話。
無論是職場,朋友,甚至是親戚,每個人心中都有陰暗面,你沒有辦法保證其他人看到你獲得成功,都會衷心祝福你,那就不要去想,他們會在背後怎麼議論你。
雖說陸垚從來不去研究,也不去想其他人到底對自己有什麼看法,不過不同身份的人,對陸垚的議論就沒停過。
蘇軾、蘇轍,還有開封府三人組對陸垚的看法,我們放到最後說,先來看看,陸家自己人,對陸垚是什麼想法。
既然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先從關係比較疏遠的親戚們開始說起吧。
其實,除去過年之外,陸家的親戚們平時很少走動,一來,確實每家的情況不同,距離也不近,二來,這陸盱身居要職,每天也要處理朝政,其他人也不想打擾陸盱。
要說陸盱,這絕對是陸家家族當中混的最好的一個人了。和他相比,陸庚、陸悱二人,就顯得十分平平無奇。而他們兩個人對於陸垚的看法,由於一年基本也沒多少時間在一起,他們二人對於陸垚的印象,和百姓們口中傳的陸垚,其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自家人自然不能說陸垚是紈絝子弟就是了,但是沒什麼好感是真的。
其實,陸家之所以親戚之間走動來往這麼密切,大多數都是因為陸盱的原因。這一個現象,放在現代也十分常見。當一個家庭,或者一個家族當中,出了一個十分傑出的人,這裡可以說是身居高位,也可以說是十分富有的人。一旦有這樣的人出現,你會驚訝的發現,這一整個的家族基本上都會圍著他轉,謙讓著他,比如,過年的聚會選在他的家中,平時禮尚往來也變得多了,基本上也都是奔著他家去的。
這很容易理解,就算是一家人,也要講求一個禮儀,人家現在有權有錢,你多去往他家裡跑跑,送送禮物,這也無可厚非。畢竟,說不定什麼時候,你就有用到他的時候,那這個時候,你之前送出去的那些東西,就值回價格了。
這些話,通常是由長輩在教育孩子學會禮尚往來的時候說出去的話。現在想想,不光是現代,早在古代,古人們就已經開始講求其禮儀來了,要不怎麼會每個朝代都會出現那麼多的貪官?其實,有些時候這些貪官自己可能並不想收很多的東西,只不過架不住自己的家庭勢力龐大,自己不收,自然有人會替自己收,收了別人的東西,自然是要替人家辦事,這是天經地義的。
不過,作為戶部侍郎的陸盱,在這方面,倒是起到了一個表率作用。每次在陸府聚會的時候,陸盱都會告訴所有的親戚朋友,拒絕送禮,一旦讓他發現有人偷偷送了禮物到了自己家,那麼禮物退回,自己跟這個人,接著就會斷絕一切往來,不管這個人是在朝中自己的好友,又或者是家族裡面的親戚。
陸盱之所以會訂立這個規距,自然還是受到了包拯的影響,當年被包拯所救,才有了今天的陸盱,所以包拯身上的氣節在陸續也有所體現,別的不敢說,在錢財收禮這方面,陸盱可以說是以身作則,杜絕了貪腐之風。
此言一出,當時不瞭解陸盱和包拯這一段淵源的兩個朝中大臣,本想著和陸盱湊湊近乎,聽他這麼一說,二人都是覺得,這陸盱要麼就是覺得自己給東西給少了他不高興,要麼就是在裝清高。
於是,沒過多久,這兩個人就給陸盱送去了一車的金銀財寶,希望陸盱能在趙禎面前美言幾句,讓他們的孩子都上朝為官。而陸盱的做法,就是連夜讓人把那一車金銀細軟都給這兩個大臣送了回去,並且陸盱說到做到,從那之後,自己再也沒有私下裡跟這兩個大臣有過任何的交流。
本來,這兩個大臣還以為陸盱會向趙禎舉報自己,可是陸盱卻覺得,東西既然退回去了,就沒有必要再過河拆橋,畢竟大家同朝為官,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