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時月 第一百一十四章 浩浩蕩蕩進宮去(第1/4頁)
章節報錯
福來客棧。
說起來,陸垚自從穿越過來之後,還從來沒有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過話,雖說他在此期間經營了許多種不同型別的產業,也算是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基本上每次,陸垚都不是在公開場合確定下這件事情的。
來到這汴梁城中賺的第一桶金,那就是從潘元武手上賺取的配方錢了。當時,給陸垚搭線的,就是自己的好友潘文,也正因為如此,那之後陸垚一直對於潘文十分照顧,這次蹴鞠大賽也是第一時間也就想到了他。
不過,既然是好友搭線,合作物件又是潘文的父親,所以就不需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談合作了,陸垚在樊樓的一個包間內,就和潘元武確定好了價格,接著就回家收錢去了。
那之後的其他行業,酒中仙、鍊鐵廠、水泥廠、甚至於是印刷廠,陸垚基本上要麼是和家裡的一些親戚,再就是曹國舅這些官員們打交道,說起來也就只能算是小規模的交流,一番簡單的溝透過後,就把事情給定了下來,中間也沒遇到什麼阻力。
這當中要重點說的就是彩票業,這也是趙禎和陸垚的第一次合作,雖說是和皇上合作,但是說到底這合作事項也沒有在朝堂之上當著百官確定,畢竟這錢最後大部分是要進了趙禎自己的腰包的,犯不上為了這件事情再開個會議。
要真說拋頭露面,也就是那次結識蘇軾的時候,由潘文帶著去青樓的時候,陸垚鬥詩之時,確實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在作詩,而那之後在歐陽修府邸作詩,根本就算不上是公共場合。
作詩,和現在的演講當然不是一回事。畢竟陸垚那詩,也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背出來的,只不過這些人自然是不知道了。
想了這麼多,也就是上一次三家會談的時候,陸垚說的話比較多,但是那次參加聚會的大多數也都是陸垚的熟人,除了王達之外,曹家、韓家、潘家,陸垚不知道都去過幾次了,所以也不會覺得有些怯場。
不過,今天的情況和自己之前談生意也好,發表言論也好,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就算是強如陸垚,也依舊會覺得有些緊張。這就和我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升旗儀式上需要我們去講話時侯是一個道理,估計那個時候,走到上面去說話的學生,多少聲音都是會有些顫抖的吧。誰第一次上臺領獎或者是做發言,都是會緊張的。
更何況,陸垚這可面對的並不是之前自己熟悉的韓家、曹家、還有潘家這三家,若真是如此,陸垚也不會緊張了,如果這次比賽只有他們三家參賽的話,陸垚不知道要輕鬆成什麼樣子,之前三家會談的時候,陸垚絲毫沒有感到緊張,該說什麼就說什麼。
可是現在不同,除了這三家陸垚熟悉的隊伍之外,要聽自己作一番演說的,還有五個隊伍。
劉伯,也就是代表著潘家合作伙伴,趙老闆的隊伍。對於這支隊伍,陸垚還是比較放心的,他和他的隊員們應該不會注重自己一會兒要說的話。畢竟他和潘家一樣,都是商人,商人對於這種繁文縟節,是最不在意的了,更何況,今天到場的帶頭人是一個老頭劉伯,又不是趙老闆本人。陸垚其實已經有所察覺了,這趙老闆的隊伍來參賽,更多的可能是走個形式,其實潘文自己可能都沒發現,依照劉伯現在事事都要諮詢潘文的態度,這個態度肯定是今天出門之前趙老闆交代過的,看來,這趙老闆對於這次比賽也並沒有十分看重。比起這微不足道的蹴鞠比賽,趙老闆更在意的是什麼,那自然是跟樊樓的長遠友好合作了,之前陸垚和潘文有聊起過,說如果趙老闆斷了給樊樓的食材供應,那對於樊樓的損失可以說是巨大的,可是這種損失都是相互的。難道說趙老闆真的和潘元武交惡,自己這邊就能獲得什麼好處麼?
當然不是,大量的食材囤積對壓變質過期,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趙老闆的生意也會十分慘淡,二者也就會變成一個雙輸的局面。所以說,對於趙老闆和潘元武來說,他們誰都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所以潘元武找了趙老闆來參賽,趙老闆也就賣了潘家一個面子,不想去怎麼管這支蹴鞠隊伍,但是形式還是要走。所以最後趙老闆派了劉伯作為帶頭人。
以潘文的智商自然不會想到,其實他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決定自己隊伍第一輪比賽的勝負的。只要在訓練的時候,對於趙家的隊伍不怎麼管束就可以很輕易達到這個目的,指望劉伯這個老頭子去看著這些人訓練,那可真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或許,這才是趙老闆真正的目的,保送潘家的隊伍進入到第二輪比賽,這樣,無異於可以大大增加潘文對於蹴鞠比賽的信心,當然,也可以讓他在他父親潘元武面前抬起頭來。不得不說,趙虎這一步棋走的非常好,他已經開始考慮到和樊樓的第二代當家人搞好關係了。
只是,潘文的心機卻沒有那麼深,依照他的性格,一定到時候是會給兩個隊伍都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也是能照顧的過來的。這樣的話,由於兩個隊伍的人員構成差不多,到時候還真不好說誰嬴誰輸。
綜上所述,由於趙家的帶頭人沒有到場,再加上本來他們的參與程度就不高,這個隊伍其實已經成為了這八支隊伍當中存在感最低的隊伍,所以一會兒陸垚無論說什麼話,他們應該都不會有什麼表態,或者說,他們的態度,應該和潘文一樣。那潘文的話,不管陸垚說了什麼,估計都會是拍手叫好吧。
接著就是張茂才的隊伍。陸垚似乎能感覺到,張茂才的目光正看向自己,不過那眼神中,倒是沒有什麼惡意。
畢竟,就在剛剛,陸垚幫著張茂才帶領的隊伍,起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旺財。
恐怕,在場除了被陸垚告知旺財真正含義的折克行和潘文,其他人都不知道陸垚給張茂才這個隊伍取這個名字的含義。他們甚至會以為,這張茂才看來和陸垚很早之前就認識了,而且二人十分交好,不然陸垚怎麼會如此設身處地為張茂才著想,而且還幫他給隊伍取了一個這樣好的名字?
張茂才為人還是十分老道圓滑的,雖說剛才和妻子一番討論下來,二人都覺得旺財這個名字不錯,而且初步自己也是想用這個名字作為自己隊伍的隊名的。不過,在大聲喊出自己隊名的下一秒,張茂才還是不忘了看了看其他隊伍的反應。
除了潘文的隊伍,潘文在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自己之外,張茂才見其他的幾支隊伍,看上去都對這個名字比較滿意。張茂才這才算百分百放下心來,看來陸垚取得這個名字確實是不錯。
至於潘文的反應,張茂才向來沒有放在眼裡,同樣都是商人出身,張茂才對於潘元武自然也是十分了解,只不過,兩家的關係倒是並沒有那麼和睦。還記得那個時候樊樓剛剛開業,生意自然不如現在這麼紅火,而張茂才當初基本上也是和樊樓同時期起家做客棧的,一開始的時候,張茂才經營的客棧,還沒有後廚,因為人手不夠,只提供住宿服務,並沒有餐飲類的服務。
不過,隨著客人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客人想著如果能在客棧直接用餐會比較好。但是這一時間,張茂才也確實不能瞬間招來一些廚師還有後廚的人來忙活,於是,活泛的張茂才有了一個其他的想法,這想法放在現在的話,就是外賣了。
一旦有住客想要用餐的話,張茂才都會派夥計去餐館買來客人想吃的東西,再送到客人的房間當中來。
不過,雖然說是外賣服務,但是這選擇合作的餐廳也是一門說道,張茂才自然不可能說每次讓夥計去不同的餐館買東西,那價格會很難控制,而且,自然是選擇一個固定的餐廳進行合作,這樣對方在菜品上也會給自己一個折扣,自己這邊也有收益,這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而那個時候的汴梁城中,最火的餐廳,卻不是樊樓。
只是潘元武從其他人口中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覺得這對自己的樊樓來說,應該是個商機。那時候樊樓剛起步,名聲也沒這麼大,艱苦創業的潘元武自然不會放棄每一筆收入。
於是,他親自登門拜訪找到了張茂才,想要和他談談關於餐廳和客棧合作的事情。
然而,潘元武倒是遭到了張茂才的拒絕,那時候的張茂才,選擇了當時汴梁城中最好的另一家餐館,作為自己的長期合作伙伴。
潘元武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受到打擊,他將這件事情,歸咎於自己的餐館還是不成規模不夠火上,但是雖說潘元武明白這當中的道理,但是和張茂才的樑子也是就此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