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下面的集水船上也有幾臺水泵,它們會先把海水抽到船裡的水艙,經過一次簡單的過濾之後,再把汲水艙裡的水抽到供水倉裡來,然後我們上面這個大型的水泵就會直接從他的供水倉裡抽水上來了。

“等把水抽上來之後,就會直接放到這個初級曬鹽池裡,這個池子全部由水泥鋪就,非常的平整,水會在這裡被太陽曬上一天,如果是夏天的話,曬的時間就要短上一些,一般夏天是半天左右。

“這個池子裡的水蒸發到只剩一半的時候,它就變成了鹹度更重的滷水,這個時候就會把滷水排放到二級曬鹽池,繼續進行暴曬,然後進一步的蒸發水份,留下鹽分,然後再將其引入到第三級的曬鹽池。

“如此迴圈往復,抽上來的海水被越曬越少,水也會越來越鹹,一般經過五到六級的池子暴曬,裡面的鹽分就會被結晶出來了。

“不過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一種更加快捷的方法,那就是把第五級池子裡,鹹度超濃的滷水集中起來,然後用噴灑的方式,直接淋在那些鹽山上,這樣滷水的水份會變的更鹹,蒸發的也更加快速。

“但是首領說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聽說好像還有什麼晶核的原因,大概意思就是說,往那些鹽的濃度超高的滷水中加入一些食鹽,就相當於在滷水中植入了結晶的晶核,這樣能夠讓滷水中的鹽分更加快速的結晶,這個我也不是太懂,聽說只有北方研究所裡面的顯微鏡才能看得見。”

那小吏一邊帶著他們參觀,一邊指著各種設施給他們介紹情況,還有海水曬鹽的過程。

遠處也確實正有人拿著膠皮管子往那些鹽山噴水。

那人捏著管子的嘴部,讓滷水變的壓力更高,然後直接朝著鹽堆上面的天空噴水。

滷水噴出來的時候還是一道細長的水柱,但是等噴到天上,再劃出一道拋物線落下來的時候,就已經變成了洋洋灑灑的水滴,像是下雨一樣,均勻的淋在下面的鹽田裡面。

鹽田裡面的白鹽上面也閃閃的發著光,那是水滴在太陽下反光的結果,但是這樣的雨滴很快就會被太陽的光照蒸發,最後析出一層新的白鹽。

這樣的食鹽析出速度是十分可觀的,比直接放在池子裡暴曬,自動析出氯化鈉結晶要快得多,最起碼也要快了十倍不止。

古計和田洪幾人看了一會兒,瞭解了海水製鹽的全部過程,兩人紛紛都驚奇不已,沒想到海水還能經過這樣的加工步驟變成一堆一堆的鹽山,真是讓人羨慕。

幾人中午在鹽場這裡和工人們一起吃了飯,又打探了一番鹽場工人們的生活水平,等到下午臨走的時候,當他們再次路過鹽田的時候,發現早上看的那薄薄的一層鹽田,經過反覆的淋水和暴曬,如今鹽田的厚度至少增加了兩三倍的水平。

兩人見到這樣的場景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我滴乖乖嘞,這方法出鹽居然那麼快?!

這麼大一塊地,少說好幾畝的鹽田,一天的時間就增加了那麼厚一層,這到底是生產了多少鹽出來?

不管生產了多少鹽,反正是挺讓兩人驚訝的,就連葉安也是如此,雖然他是首領的禁衛,也聽夏安不少次提起曬鹽的事情,但這畢竟是第一次親眼看見,說心裡一點沒有震撼那是假的。

尤其他還是漢部落的人,那就更知道食鹽的重要性了,畢竟他的家人吃鹽也是要花錢買的,而當他看到那麼多的鹽之後,心裡就會不由自主的將其換算成錢幣,然後猜測這裡的鹽到底能換成多少錢,接下來就會被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震驚的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看完也就完了,想讓他們自己製鹽是不可能的。

一行人就這樣離開了咸豐郡,繼續向西北出發,他們在瓊州島旅行的最後一站,就是瓊州島西北端,和大陸僅僅一橋之隔的架海郡。

而他們來這裡主要參觀的,也正是架海郡這邊的跨海大橋工地。

有葉安的幫忙,兩人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了架海郡的海峽岸邊,第一眼映入眼簾的就是那條堪稱巨無霸的跨海大橋。

他們沿著岸上的主路直接走上了鋼筋水泥澆築的橋面,走了差不多三公里長度的時候,橋就斷了,斷橋的前面則是一根根人工澆築出來的橋墩,只是此時上面還沒有安裝橋面,讓人覺得十分驚奇。

如此氣勢恢宏的超級建築,漢部落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感覺將其成為鬼斧神工也不為過吧?

人類居然掌握這種移山填海的能力?這不都是天神才能做到的事情嗎?

“葉安兄弟,你可知道這些光滑整齊的巨大石柱都是怎麼立起來的嗎?或者說怎麼長出來的嗎?”古計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