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你這樣,你把漢部落的紡織業當作歷史來寫,從最開始的採麻織布,手工編織,到後面的機械紡紗織布,再到後面的整布燙染,還有最新的鏤空蠟染印花技術,其他的還有毛紡,棉紡,還有絲綢,把這些織物從發現到發展的歷史都整理一下。

“不過光是這個紡織歷史的話,我覺的可能寫不了多少內容,關鍵還是要看你寫的詳細到什麼程度,如果你覺得這一本寫的還不夠,你還可以再寫寫服裝裁剪和縫製,各種樣式的衣服怎麼量體,怎麼裁剪,怎麼縫製,都有哪些技巧,縫製針法等等。

“詹熒教會百姓怎麼做菜吃飯,你教會百姓如何紡織穿衣,這兩樣都很重要嘛,你可以嘗試著寫一下。”羅衝再次出主意說道。

小蝶也是聽的眼中目光連閃,頗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她也是剛才聽了詹熒的話,湯瑤早就寫過書了,而且湯瑤對漢部落醫藥方面的貢獻也很大,現在連詹熒也要寫菜譜教百姓做菜了,她這個家中的老大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現在聽了羅衝的話,終於知道自己的書該怎麼寫了。

“夫君你真厲害,還是你有主意,那可說好了,到時候我要是需要畫圖的話,也要你來幫忙,我知道你圖紙畫的最好。”小蝶連忙抓壯丁說道。

“沒問題,只要不出大事,這個冬天我都不會出去了。”羅衝連忙答應下來,等哄走了兩個夫人,這才繼續看自己的書。

那本刑偵筆記也是個好東西,非常值得在體制內推廣,甚至作為刑偵類工作的教科書來用,當然,還是得再潤色潤色,補充一點東西才行。

這種教科書級別的東西,肯定不能和那本《相海》一樣草率,相海說白了只是一本科普類書籍,但這本刑偵筆記是用來教學的,所以必須要嚴謹,慎重。

羅衝想了想,立刻叫了個禁衛過來,然後吩咐道。

“你去給漢陽八郡地區的所有官署傳令,讓他們把各自官署的刑房主官叫到漢陽郡來集合,他們的工作暫時由佐官接任,命令他們收到訊息即刻動身,兩天以內必須到達漢陽城。”

“諾!”禁衛領命而去。

羅衝就在書房繼續看書,然後又根據這本刑偵筆記提出了一些疑問,以及其他自己認為需要補充的地方,全都列在一張紙上。

兩天以後,當八個郡二十多名刑事方面的主官到了漢陽城後,羅衝就在漢陽城的官署大樓會議室內接待了他們。

會議室裡,羅衝坐在主位上對眾人說道。

“半個月前我下的徵文令大家都知道吧?”

眾人聞言全都點了點頭,但是不明白羅衝叫他們來是什麼意思,和徵文令又有什麼關係,然後他們就見羅衝將一沓子文稿拍到了桌子上,再次說道。

“這次徵文令下發後,從各地湧現了許多不錯的文章和書籍,其中有一本拓海郡郡守官署的刑房主官,寫了一本刑偵筆記,內容寫的不錯,各種辦案的方法,還有在具體案件中的實際運用,非常有推廣的價值,但是我覺得還不夠完善,所以把你們都找過來一起學習討論一下。

“你們都是刑事緝拿方面的主官,所轄區域又是漢部落發展最早的郡縣,手裡肯定也有不少的案件經手,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辦,現在你們先研究討論一下,還有我列出的一些補充細則,大家集思廣益,爭取把這本書完善一下,然後將來作為內部教科書使用,為以後培養專業的刑事人才找出一條快捷的路徑。”

眾人聞言這才知道怎麼回事,同時心中又後悔不已。

當初那個徵文令他們都沒有怎麼當回事,誰知道現在居然讓南方的同行搶了風頭。

刑偵筆記...他們也可以寫啊!誰知道特釀的這玩意兒也能寫成書?!

唉,現在說啥都完了,筆記和經驗都是別人總結的,現在自己這些人過來自然就沒有署名權了,只能從旁補充,除非自己也能寫本不一樣的東西出來。

眾人雖是心中後悔不已,但首領交代的任務還是要完成的,羅衝已經事先看過,就沒跟他們一起看,這些人用了一天的時間才一起把筆記看完,然後又根據羅衝給出的提示和細則,最後開會研究討論。

等第二天開討論會的時候,羅衝才再次出現,大家為了在首領面前露露臉,自然也沒有藏私,紛紛說起了自己經手過的一些經典案例,還有一些辦案的技巧,討論了整整一天,終於是把辦案的一套理論總結了出來。

內容大體分為那麼幾塊,分別是案件分析,如何尋找線索,如何蒐集證據,如何在不動刑的情況下審訊。

尤其是不動刑這方面審訊這方面,審案的高階方式就是不動刑還能讓罪犯認罪伏法,因為只要動刑,就難免會有屈打成招的事情存在。

漢部落並不禁止在審問時對嫌疑犯動刑,但是卻不推崇這種方式,動了刑那就等於落了下乘,說明你還沒有拿出讓嫌疑犯啞口無言的鐵證,如果能把鐵證拍到他的臉上,就算他想抵賴也沒用。

最後還有一些技術類的內容,主要是對案發現場的痕跡檢測,分析,記錄方面的,甚至還有屍檢這方面的內容。

說到屍檢,漢陽八郡這裡的命案還真不多,這些年總共就出過那麼幾例,還是東薪郡,牧野郡,衛山郡發生的,殺人犯分別是礦工,牧民,還有衛山郡的一個普通百姓,拓海郡那邊的命案倒是不少,拓海郡成立也才三四年的時間,命案就多達十幾件。

總結一下就不難發現,發生命案的這些地方都是人口成分複雜,教化較晚的地區。

比如牧野郡的那個殺人的牧民,他早先就是從草原來的,不管是性格還是生活方面,還都沒有適應漢部落的生活。

還有東薪郡的礦工,那邊都是挖煤的,人口也是郡守荊嚴自己招來的,也沒有系統得教化過這些礦工,更是沒學過漢律,不知道殺人的後果,所以發生矛盾後熱血上湧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最後就是拓海郡那邊的,那邊的人口成分就更雜了,草原的牧民,漢部落北方遷移過去的百姓,船工,還有大量湯部落以前的敵對氏族,那些人以前都是些獨立的氏族小部落,加入漢部落之後甚至還出現過因為口角到最後變成兩個氏族大規模械鬥的案例。

說白了,還是欠教育,尤其是漢律的普及,普法這個事情一定要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