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檯秤和案秤(第1/2頁)
章節報錯
鰲飛立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這兩個檯秤的功能確實明顯了些,不過當然也有首領博學多才的原因,至少其他人就沒猜出這東西的用途。
“天枰和槓桿的原理還是我教你們的,秤桿和秤砣的製作和原理同樣是我教你們的。”
羅衝忍不住吐槽起來,這可真是應了那句成語,魯班門前玩弄斧頭,班門弄斧啊你們。
聞農也在旁邊笑了起來,他說道,“那首領給我們點評一下,看看這個檯秤還有需要改進的嗎?”
“嗯,我先看看。”羅衝點了點頭,便仔細觀察起來。
這兩臺檯秤,其實就和羅衝前世見到的檯秤沒什麼兩樣,畢竟利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用的槓桿原理。
大的這臺下面有一個承載重物的鐵板,是用來放被秤物的,正前方是一根立柱,立柱的側面有一個懸臂,懸臂的支架上面是一個平臺,用來放置砝碼,也就是秤砣,支架的下面是一根帶有刻度的鐵尺,鐵齒的一端掛著一個托盤,用來往上加裝秤砣。
其實這東西的原理就是一個放大版的手提秤桿,只不過把秤盤變成了一個放大版的鐵盤,然後透過掛鉤來拉動那根鐵尺,也就是帶有刻度的‘秤桿’,另一邊把秤桿固定重量的秤砣變成了可以增加重量的秤砣,然後鐵尺‘秤桿’的上面又套了一個遊動砝碼,可以左右撥動,然後看上面對應的刻度,就能看出具體的重量。
這東西的使用方式就是先把需要被秤的重物放在鐵盤上,然後在鐵尺盡頭的托盤里加放秤砣,直到把中間的秤桿壓下去,使左邊的秤砣總重按照倍數相乘之後與右邊被秤的重物大致相同。
比如你用檯秤秤一個人的體重,這人大致有一百五十多斤,然後你在托盤中加入正好對應一百五十斤的秤砣,這時候被秤物的重量還是略大於秤砣對應的重量,然後你再向秤砣的一端撥動鐵尺上的遊動砝碼,使槓桿兩邊逐漸平衡,等兩邊完全平衡之後,再看鐵尺上面顯示的小刻度,也就是十斤以內的小刻度,便可以用秤砣對應的一百五十斤,再加上游動砝碼顯示的刻度幾斤,加在一起就是一百五十幾斤。
他們設計的這個大臺秤,遊標最大單位對應的就是二十斤,也就是說,如果秤二十斤以內的東西,托盤裡就一個秤砣都不用加,直接撥動遊標砝碼就可以使兩邊平衡,如果重物超過二十斤,就要在托盤裡增加砝碼,用來給天枰兩邊配重。
眾所周知,槓桿越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施加很小的壓力,也能挑起千斤重物,秤這種衡器就是利用的這個原理,透過控制秤砣的重量,來給被秤物配重,便是這種檯秤的工作原理。
羅衝前世小時候沒少見這東西,在電子秤問世以前,除了秤桿之外,就是這種遊標檯秤最為普及了,因為它比秤桿的最大載重要重的多,所以大宗交易的情況下,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檯秤的身影。
只不過後來電子秤逐漸普及之後,這樣的檯秤就只在廢品收購站能夠看到了,更多的用途,則是把檯秤的秤盤拆下來,洗刷乾淨,架在火爐上面,搖身一變,變成路邊攤煎餅阿姨用的那塊鐵板......
羅衝仔細的打量了一下,並沒有覺得哪裡有不好,無非就是和自己前世見到的那些檯秤細節存在一些不同,比如眼前的這個檯秤,用來放秤砣的托盤是用線繩來充當的,使用的秤砣,全是圓餅狀的秤砣。
而羅衝前世見到的檯秤,它的秤砣雖然同樣是圓餅狀,但是上面都有一個豁口,掛秤砣的盤子中間有一根鐵棍,上面帶有鐵鉤,用鉤子掛在刻度杆上,添放秤砣的時候直接將秤砣的豁口卡在那根鐵棍上就行。
另外懸臂上面放秤砣的地方變成了一個立著的扁鐵片,可以將秤砣的豁口正好卡在上面,這樣不容易晃動,其他的地方並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羅衝又看了下秤砣上面的鑄造的重量刻度,其中最大的一個標著二百公斤,然後二號的一百公斤,三號五十公斤,另外還有兩個標註二十公斤的秤砣,再加上游標刻度最大二十斤,也就是十公斤的重量。
那麼當把這些秤砣全部放到托盤裡,在把遊標的砝碼拉到頭,一共是四百公斤的重量,也就是說這個大臺秤能秤起八百斤的重物!
這種大型衡器的重要型不言而喻,以前漢部落想要稱幾百斤重的東西,只能在地上打樁,然後架起一個胳膊粗,幾米長的秤桿,再掛上一個大秤砣,才能秤的起幾百斤重的東西。
不過這樣的稱量方式用來秤死物還行,你想秤一頭活豬的重量?
抱歉,最好先把豬打死,或者打暈,等它不動了,然後塞進麻袋裡,再掛到秤桿的鉤子上,這樣就可以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