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漢語拼音》
章節報錯
其實在古代漢語教學中也有拼音教學,但那時還沒有普及拉丁文的字母,所以用的都是直注法或者反切法。
這種注音方法和現代漢語拼音不同的地方就是,它必須要先把常用字靠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下來,然後再用常用字去給不認識的生字注音,而古代的啟蒙教學就是三字經,千字文這些,基本上把這個全都背下來,就可以用這些字去給生字注音的方法學新字了。
整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先學字,再學拼音,而現代漢語拼音的教學方式恰好相反,先學拼音,然後根據拼音學生字。
古代拼音教學中,直注法就類似於現代有些學生學英語時喜歡用漢字給英語單詞注音一樣,比如蘋果的單詞,就注音“挨炮”,橘子就注音成‘熬潤汁’。
古漢語中也是一樣,當學生學習一個新字的時候,比如醫生的醫,老師就會告訴他,這個字和‘一’同音,學‘武’的時候,就註明和‘五’同音。
但這基本都是單音節的漢字,碰到那種由兩個音組成的漢字,就要用到反切法。
反切法就類似於現代的雙拼,分為上字和下字,上字代表聲母,下字代表韻母,例如昌盛的昌字,這個字的注音就是‘尺良’,尺取前面的聲母ch,良取後面的韻母ang,兩個字合起來就是chang昌。
這種反切法的來源眾說紛紜,具體從哪來的沒有明確記載,但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是真的,當然,也有宋朝的一些人說是從西域傳來的,可是也有人反駁宋朝之前中國已有雙音文字,那之前的老祖宗是怎麼學漢字的?
各說各有理,最後就是沒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老祖宗們真的很聰明。
不過這樣的反切法先後經歷了數次改進,但它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沒有現代漢語拼音用音素注音那麼清晰標準。
最早用字母給漢字注音,並且出書的,是在明朝,由當時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根據拉丁字母發明,當時創造性的弄出了二十六個聲母和四十四個韻母,然後另一個傳教士金尼閣正式出版了一本用字母注音,類似於字典的字彙,名叫《西儒耳目資》,不過並沒有普及,但是對以後的影響也非常大。
一直到了清末民初的民國初期,才出現了更像現代字母拼音的切音法,後來經過再次改進,就成了建國後普及的這套字母拼音。
目前漢部落還沒有出版過一本正式的字典,漢字教學全靠老師口耳相傳,老師指著這個新字告訴學生們念什麼,學生們就跟著怎麼念,但多數時候,用直注法的時候還是比較多。
有時候羅衝還看過一些士兵的家信,甚至那些官員寫給自己的報告,裡面就經常有錯別字的出現,大多數都是一時忘了這個字怎麼寫,然後就找了個同音字代替,這就是直注法的精髓,用同音字代音。
羅衝不想再走前人的老路,搞什麼落後的反切法,反切法不管怎麼改進,它都有侷限性,中國漢字那麼多,不可能就那麼正好能找到合適的漢字來做反切注音,而且用來反切注音的字還必須用常用字,要不然你拿兩個更生僻的漢字來注音,人家也不認識啊。
另外一個重大弊端就是,反切法無法註明聲調,這就比較尷尬了,所以羅衝準備直接把因素拼音推出來,也就是現代的26個字母和四個聲調組合而成的現代漢語拼音。
雖然聲母和韻母不止那麼多,但只需死記硬背26個字母還是很簡單的,再加上學校裡那些學生已經有了認字寫字的基礎,想要教起來就比較快了。
羅衝就準備利用這一個冬天的時間,先把漢部落現有的四所學校中的學生教會拼音,然後等來年開春,再讓他們到各地去任教。
這個過程並不算多複雜,就像當初剛剛開始教漢字的時候一樣,先教一部分人,再讓這些人去傳授和普及。
就這樣,羅衝先是讓人把自己撰稿的《漢語拼音》這本教材進行雕版印刷,反正總共也沒多少東西,用雕版來印刷倒是比較方便,而且還能連圖畫一起印在紙上,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差五百字,稍後修改===============
一直到了清末民初的民國初期,才出現了更像現代字母拼音的切音法,後來經過再次改進,就成了建國後普及的這套字母拼音。
目前漢部落還沒有出版過一本正式的字典,漢字教學全靠老師口耳相傳,老師指著這個新字告訴學生們念什麼,學生們就跟著怎麼念,但多數時候,用直注法的時候還是比較多。
有時候羅衝還看過一些士兵的家信,甚至那些官員寫給自己的報告,裡面就經常有錯別字的出現,大多數都是一時忘了這個字怎麼寫,然後就找了個同音字代替,這就是直注法的精髓,用同音字代音。
羅衝不想再走前人的老路,搞什麼落後的反切法,反切法不管怎麼改進,它都有侷限性,中國漢字那麼多,不可能就那麼正好能找到合適的漢字來做反切注音,而且用來反切注音的字還必須用常用字,要不然你拿兩個更生僻的漢字來注音,人家也不認識啊。
另外一個重大弊端就是,反切法無法註明聲調,這就比較尷尬了,所以羅衝準備直接把因素拼音推出來,也就是現代的26個字母和四個聲調組合而成的現代漢語拼音。
雖然聲母和韻母不止那麼多,但只需死記硬背26個字母還是很簡單的,再加上學校裡那些學生已經有了認字寫字的基礎,想要教起來就比較快了。
羅衝就準備利用這一個冬天的時間,先把漢部落現有的四所學校中的學生教會拼音,然後等來年開春,再讓他們到各地去任教。
這個過程並不算多複雜,就像當初剛剛開始教漢字的時候一樣,先教一部分人,再讓這些人去傳授和普及。
就這樣,羅衝先是讓人把自己撰稿的《漢語拼音》這本教材進行雕版印刷,反正總共也沒多少東西,用雕版來印刷倒是比較方便,而且還能連圖畫一起印在紙上,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