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們,奉首領的命令,今年要從漢陽城的居民中抽調300戶遷往新建的汝陽郡還有縛馬關,首領說了,你們可能不願意搬到別的新城去,但是沒關係,因為部落會對遷徙者提供一些補償。”

這話一從縣令的嘴裡說出來,下面的人群中頓時就嗡嗡嗡的議論起來。

“啊?不是說有好事嗎?怎麼就突然要搬到別的城去住了,說的好聽,還新城,明明還是一片啥都沒有的荒地呢,搬過去少不了又要從頭建設,這得哪輩子才能完活兒啊。”

“可不是,我還是覺得現在的家舒服,雖然是小了點,但是已經住了好幾年了,這要是搬到新城,沒準還要住草屋。”

下面的人紛紛議論起來,但是大多人都是不願意搬走的,在這座漢部落的第一座城池中居住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驕傲,這座城哪怕比新城再破,那也是他們自己建造出來的,狗還不嫌家貧呢,他們又怎麼會嫌棄自己親手建造的家園。

“都聽好了,凡是願意遷徙到這兩座新城的人,均賜爵一級,前三年農稅減半,每畝地只要交兩成農稅即可,到官府借牛馬不用花錢,有願意搬遷到新城的,可以立刻來我這裡報名。”

結果就在大家還在議論的時候,漢陽縣令的下一句話就爆出來了,這次底下的百姓們非但沒有安靜,反而討論的更熱烈了。

“哎,哎,哎,聽到沒有,願意搬遷的賜爵一級,可以當公士了。”

“當這公士有什麼好,能吃還是能喝,我還是覺得待在這老城過著舒服。”

“你咋還沒聽明白,剛才首領不是和縣令都說了,從今以後部落不再給大家發食物了,大家都可以憑戶籍在縣令那領取自己的地,以後自己種出來的糧食可以自己放在家裡,只要交給部落一小半,剩下的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再也不是以前部落平均分的時候了。”

“是啊,可這跟遷到新城住茅草屋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了,縣令不是說了嗎,願意搬遷的賜爵一級,而且三年之內糧稅減一半,就是去借牛馬耕地也不要錢。

得了公士爵還可以多分20畝地,這得多收多少糧食啊,還有交給部落的也省了一半,三年啊,能多攢多少糧食。

到時候這些糧食吃不完,還能存起來,或者用這糧食換一些別的東西,比如拿這糧食換了首領說的錢,再用錢去買肉吃,或者買雞雛,羊羔,豬仔,以後自己家裡就能多養一些牲畜,天天都能吃上蛋和肉了。

而且養的牲口越多,造的糞也越多,等漚成了熟糞澆到地裡還能讓糧食長的更好。

這麼多好事擺在那,你不去我去,我得先去佔個名額。”那人說完了這些話,立刻就擠出人群,跑到縣令那裡報名了。

這一番話,自然是羅衝教人說的,他心裡明白的很,現在私有制剛剛推行,雖然自己給的搬遷補償看起來很優厚,但是能知道這些福利到底好在哪的人卻不是很多,因此羅衝才提前找了一些託放了進去,主要的目的還是為百姓們解釋清楚福利的好處,而不是煽動他們搬遷。

至於一下子封出去300個公士,羅衝絲毫不在乎,這三百人將會分成兩批,一批去汝陽新城,一批去縛馬關縣城,兩地總人口近兩萬人,兩萬人裡出300個公士算個屁啊。

再說這爵位封的也不虧,漢陽城所有的居民,按照功績足夠所有人升一級了,畢竟整個漢陽城都是他們建設出來的,足足用了三年啊,就算沒有功勞,光是積攢苦勞也夠他們全體升一級了。

羅衝安排的託們也確實起到了帶頭作用,紛紛在人群裡普及有了爵位之後的好處,下面人的對這件事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不喜歡私有制,因為他懶,公有制的時候雖然不是吃大鍋飯,但糧食和肉還都是部落來分的,就算自己平時幹活的時候少幹一些,到手的食物也不會少,可是分地之後,自己再偷懶不幹活可真的會餓死的。

另一種就是比較有想法的了,這是一群有私心的人,他們渴望得到自己的財產,對首領提出的‘分地,自己種糧自己吃’的口號十分贊同。

不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是因為糧食吃不完可以換成錢,錢又可以拿來換其他的各種東西。

這裡每個人的想法就不一樣了,有的女人在跟自己丈夫說,多存糧食,存夠了糧食找個木匠為自己家做臺織布機,以後就可以自己織布做衣服穿,甚至織的多了還能賣了換別的東西。

也有人家裡孩子多,分的地也多,一兩個種地太累,想多存點糧食回來賣了錢買頭牛,或者買兩頭驢,到時候好幫自家幹活兒。

同樣也有愛吃肉的,想賣了存糧換成豬仔羊羔,從此過上頓頓有肉的日子。

也有嫌漢陽城的房子太憋屈,聽說新城分的宅基地比較大,而且得了公士爵位,分到的宅基地會更大,所以也有人因為這個原因加入了搬遷的大軍。

只要人有慾望,有私心,想多給家裡攢東西,自然就會從人群種冒頭,這事有利有害,但是羅衝就覺得利比害要大一些,私心可以讓人產生慾望,有慾望就會有競爭。

良性的競爭不僅沒有壞處,反而還能促進集體共同進步,再說羅衝也給他們提供了那麼多上升的渠道,沒理由會有人出來搞事情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