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嚕部落(求票票求訂閱)
章節報錯
裳和編長老還是第一次接觸水稻這種植物,聽了羅衝的介紹,默默的在心裡計算了一下。
這裡一年有14個月,其中4個月是寒冷的冬天,剩餘十個月份都能用來種植水稻。
一株水稻頂一頓飯的話,一個人每年就需要800多株,這是按照每天兩頓飯的方法算的,三頓飯就要1300株左右,分三個季節種植,每次四五百株就夠了,這個食物來源貌似很可觀啊,怪不得被當作主食。
但其實只有羅衝自己知道,想種三季水稻很難很難,雖然看似十個月的時間是夠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你每次換季的時候,前腳剛收割完成,後腳就把種子埋進去,這就很困難了。
收割是需要時間的,重新耕地施肥也是要時間的,光是一次換季的時間就可能用掉十天左右,這還是快的,兩次換季耕種可能就要浪費將近一個月,第三季的水稻可以種,但是冬天之前肯定熟不了,這就比較糟心了。
不過事在人為,好好研究一下,提高耕種效率,減少換季時間,也許有可能做到。
至此,兩位編部落高層的參觀也算結束了,對漢部落的情況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瞭解,雙方對編部落整體加入漢部落的事情也敲定了下來。
編部落暫時不會搬來漢部落,但是從現在開始,編部落已經算是漢部落的成員了,羅衝將會給她們配給和漢部落一樣的生產生活用具,編部落也要給漢部落提供所有產出的麻纖維。
初期的供應方案,是由羅衝派遣5輛牛車給編部落,是那種一頭牛拉的簡易平板車,都是漢部落目前用來拉磚的。
這五輛牛車將會運載一些陶器,白鹽,水桶,銅斧,銅鏟,銅矛等生產生活用具,還有十架紡紗機,兩臺漢部落僅有的精梳機,一臺織布機,現在的毛團已經全部精梳過了,短時間內也沒有活兒幹,就先全都運到編部落梳理麻纖維用。
後續還有新型號的織布機供應,那是特殊型號,專門用來織麻袋的,水稻即將成熟了,漢部落需要很多麻袋用來儲存稻穀,這也是羅衝交給他們的第一個生產任務。
這次回去之後,編部落要全部改織麻袋,具體的尺寸引數,製作工藝,還有機器,羅衝將會後續送過去,她們現在只要玩命紡麻線就好了,這也是羅衝一次性調撥給編部落10架紡紗機的原因。
紡織麻袋的紗線也不能太細,用紡紗機搓出來的線,還要三股合成一股,這個用現有的紡紗機也能操作,製作出來的麻線,直徑差不多1.5毫米左右,不是很粗,但也不細,這樣做出來的麻袋足夠結實,而且耐磨,還能提高織布效率,畢竟線越粗,織的就越快嘛。
看完了這些,時間也到了臨近傍晚的時刻,兩人又在小蝶的陪同下,一起參觀了木工組和窯工組,讓二人著實開了一番眼界。
漢部落和她們相比太發達了,不過她們現在也是漢部落的成員,以後她們也能享受到這些,一想起這個事情,兩人心裡就莫名的產生一種自豪感,那是對漢部落的歸屬感,自豪感。
到了晚上的時候,裳和編長老享受了一頓重口味的美食,鹽和辣椒都放的足足的,在編部落的時候,她們吃白鹽都是省吃檢用。
用人口換來的寶貴東西,不敢放開了吃,每個人都只能弄一點放嘴裡,灑在食物上?不好意思,那太奢侈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的時候,羅衝就開始安排,讓族人給編部落準備物資,裳和編長老兩人也在學習使用精梳機和紡紗機,還有羅衝說的三股線的製作方法,這是羅衝交代的第一個任務,她們必須出色完成才行。
物資準備了一天,裳和編長老也學習了一天各種東西的使用方法,在第三天早晨的時候,二人踏上回家的歸途。
路上跟隨的有8輛牛車,還有十個族人,其中八個是趕車的,另外兩個是羅衝派過去的兩個女人,是漢部落最早的原部落族人,她們負責教授編部落使用各種物資,另外也負責傳授漢語。
同時也是放在那裡給編部落一個提醒,別忘了答應漢部落的事情,可別捲了羅衝的物資跑了,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起走的還有那支騎角鹿的狩獵小隊,他們負責把車隊安全送到編部落,回來的時候還要帶回三輛牛車,順便到獵場看看有沒有收穫,要是有獵物,正好用牛車拉回來,省的再派人過去增援。
等車隊出發以後,羅衝又開始找木豚研究新式小型化織布機,新式小型粗麻織布機,結構要儘量簡化,便於組裝和拆解,零件要便於大規模製造,越簡單越好,像是滾軸之類的零件,能直接用槍桿代替的最好,省的費勁打磨一根圓木頭,耗時又耗力。
新的粗麻織布機,設計織布寬度只有45厘米,原料使用直徑1.5毫米的粗麻紗線,寬度上只需要300根經線,這個結構和之前一米的寬度就弄出來2000根經紗的數量做對比,那結構就簡化太多了,光是最精細的提縱器和打緯刀兩個零件,就要簡化好多好多。
鑑於使用的紗線比較粗,所以用來放置緯線的木梭體積也相應的變大了好多,長度更是延長到了40公分,都快跟布面的寬度一樣了。
另外,因為木梭變長變厚的結果,提縱器的拉伸距離也做了調整,可以讓兩組經紗分層的時候張口更大,便於左右投梭。
整個機器結構,也從原來立式改成了臥式織布機,新機器的寬度最大的地方,還沒有原來一臺機器的厚度尺寸大,根本不用考慮節省佔地面積這一條。
羅衝這邊在做著新機器的研發,到了下午的時候,小河東岸的慄部落又送來六棵油桐樹苗,還有十幾筐的油桐籽,和漢部落又交換了一批陶器和白鹽,這些事情由長老出面安排,除非他們提出新的交易,長老不能做主的時候,才會找羅衝出面。
小河東岸的慄部落很忙碌,但是東岸的遊部落也沒閒著,經過了長達近月的行程,遊伏終於遇到了東岸第一個養殖動物的部落——嚕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