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風一家很快就被帶到了一處空的房子,熱情的族人們你來我往的過來幫忙,有的幫忙領來了水缸和水桶,陶器和獸皮。

鄰居家的女人幫忙拿獸皮鋪炕,還有男人用小推車從倉庫領來兩袋大米,也有拉著板車來送木柴的,必要的工具也送了過來,最起碼斧頭是要有的,還有挑水用的扁擔。

鋪好了大炕,凌風的女人和孩子都坐在了炕上,熱心的鄰居教她們怎麼在灶臺生活,打火用的燧石也拿來兩塊,不過壓根就沒用上,有人直接從自己家抽來冒火的柴火就點上了,火炕也很快熱了起來,這讓凌風一家子感到很神奇。

男人們拉著凌風去路口的水井打水,告訴他以後吃水都從這裡取,家裡的水缸每天要挑滿水,沒事的時候就多劈點木柴,以備不時之需。

羅衝回去之後又讓小蝶給他們家送去一些麻布和毛布,說是給他們家孩子準備的,現在布匹不足,只能先供給孩子和高層,大人們還是裹獸皮的多。

新生活帶來的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比如凌風的羊群,馬匹和牧羊犬全部充公,這就是個問題,羊群充公沒什麼好說的,但是馬匹和凌風已經非常熟悉了,現在不能時常看見,凌風心裡就跟貓抓似的。

羅衝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但是住宅中是沒辦法養馬的,羅衝暫時也不可能把馬匹下放給私人,只能答應凌風每天沒事的時候可以去畜欄看他的馬。

另外麻煩的就是牧羊犬,這些狗子都是認主的,撒了歡的往凌風家跑,羅衝也沒辦法,只能讓他好生看管,千萬別咬了人,最好還是想辦法把這些狗弄到養殖場去待著。

不過熟悉新的環境需要時間,反正冬天時間長著呢,羅衝也沒時間天天盯著這些狗屁倒灶的小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木工組研發的鐵鍋澆鑄模具已經完成了,那是一個整體為木製的框架結構,底部有一個木盒子,裡面用耐火土做出了鍋的形狀,上面是一個木架為骨,藤條為肉,粘土為皮的壓模,上面連線了一個木杆,可以手動下壓。

其實就是用木頭做個骨架,然後上面安裝一個用藤條編織的鍋,又在藤條外面又糊了一層厚厚的耐火土,最後打磨光滑,作為鍋的內壁模具。

澆鑄的時候,直接把鐵水倒入下面的土鍋中,也就是鍋的外壁模型,然後在壓下槓桿,把內壁模具壓下來,上下合併,中間留出一個鍋的扁片形狀,最後等鐵水自然冷卻就好了。

除了這種鐵鍋的壓鑄模具,還有一些用失蠟法制作的尖角鐵砧模具,最後就是大量的鐵錠模具。

用來盛鐵水的坩堝也十分講究,那是一個用青銅澆鑄的大桶,內壁又糊了一層耐火土,然後再一起放在窯內燒製而成的,裡面的容量足可以蹲下一個人。

坩堝配備的有專用的小板車,下面裝的實心的橡木輪子,載重能力很強,坩堝的一面有青銅的提環,另一面是澆鑄用的延伸缺口,像是茶壺嘴似的,方便澆鑄。

提環的那一面有個槓桿銅管,等坩堝接滿了鐵水,運到模具澆鑄的位置,就可以在銅管裡插一個很長的木槓子,延長槓桿力臂,後面的人壓槓桿就能使坩堝傾斜,把裡面的鐵水傾倒出來。

萬事俱備,人手充足,時間到了冬季的第一天,集市早就沒人來了,羅衝也在這一天開始帶領族人鍊鐵。

巨大的星形高爐前,大嘴爬到高爐旁邊的架子,往裡面扔了一堆點著的木柴,然後又往裡面扔了很多幹木柴,先把主爐的火點起來,四周的四個副爐也開始同時生火。

等火點著之後,羅衝開始指揮族人用龍門吊往裡面加木碳,一個像是熱氣球吊籃一樣的藤編料斗,上面掛著四個滑輪繩索,十幾個人一起拉動繩子,把吊籃升到爐頂上方的高度,然後再拉動整個門吊沿著木製軌道推到爐口。

之後吊籃靠近爐口的兩根繩子不動,然後繼續升高後面的兩根,使整個吊籃傾斜,把整籃的木炭全都倒進主爐內,四周的副爐因為水平位置低於地面,直接用小推車從上面加碳就行,最後再把副爐的蓋子蓋上,把裡面的熱空氣全都導向蓄熱室。

副爐的火焰熊熊燃燒,蓄熱室的溫度也在節節攀升,主爐還在羅衝的指揮下加料,加了幾籃子的木炭之後,大概裝了有大半爐子,然後開始新增礦磚,一籃子礦磚,半籃子木炭,再倒上一筐石灰石,當作反應加速劑,有助於造渣,最後又用木炭把爐子裝滿。

主爐裝料完畢,這個時候副爐已經燃燒了一陣,蓄熱室的溫度也有很高了,羅衝開始命令四臺鼓風機開動。

鼓風機的位置在蓄熱室和主爐之間,那是一節封閉的磚砌管道,裡面有一個六葉風扇,風扇是用木軸插銅片製作的,木軸伸到管道兩側,然後連線聯動曲軸,最後的動力輸出是兩個腳踏的木製機械。

看著就像是公園裡的健身跑步機,前面有個手扶的槓子,下面是兩個踏板,人只要站上去,來回踩踏兩個踏板就能帶動風扇轉動,而且每座鼓風機的風扇由兩個人操縱,分別在管道的兩側,面對面的踩踏板就行。

腳踏動力的鼓風機比手拉的風箱更好,更加的省力,站在那裡踩踏板就當作是公園健身了,而且累了也能換人,提供的風量不僅充足,而且不會間斷,就算是換人的時候,每個鼓風機也會留下一個人,人可以休息,但是鼓風機是不會停的。

四個副爐在玩命的燒炭,蓄熱室的外壁都開始燙手了,八個人操縱四臺鼓風機,不停的往主爐內鼓吹高溫空氣,提高主爐內的含氧量,促進溫度的提高和反應速度。

過了半個小時左右,羅衝從觀察口看了看爐內的情況,然後讓人繼續往裡面加碳。

主爐內的四個鼓風口處,噴射的高溫空氣使爐膛內的溫度節節攀升,很快就達到了鐵的熔點。

木炭燃燒,遇到空氣中的氧氣形成一氧化碳,然後經過上方的鐵礦時,又吸走了氧化鐵中的氧分子,變成了二氧化碳,繼續向上升,直到排出爐口,變成黑煙。

氧化鐵的氧分子被一氧化碳奪走,變成了單質鐵,又因為高過熔點的溫度,單質鐵融化成鐵水,受自身重力的影響,慢慢沉降到最下面的爐缸。

裡面的石灰石和雜質混合燒結,融化,最後變成液態的鹼性礦渣,飄在鐵水的上面,一起沉入爐缸,等把爐缸蓄滿,就是開爐放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