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能出國。

陳別江接下來乾脆就忙碌起手機設計的事情。

智慧手機的設計,從無到有階段。

理念是最基礎的。

往上的晶片,因為此年間網路和需求問題,要求遠不如後世那樣高。

但觸控式螢幕,儲存等技術要需要攻關。

這就是蘋果都得在很多年後才能拿出一代的原因,因為整體科技水平沒有達到。

不過陳別江不同,他有M為指導,而時年科技儲備其實已經接近,只差臨門一腳就能突破。

陳別江現在要做的就是這個突破人。

因為肖明遠跑去進光刻機了。

陳別江便接過他負責的螢幕專案組。

說起來67出現的觸控式螢幕在經歷N年發展後,終於涉及民間。

可是直到此刻依舊前景可期,實際應用方面卻一塌糊塗。

目前唯一一個手機產品,就是93年IBM生產的西蒙觸控式螢幕電話。

以後世眼光看這個手機簡直不敢恭維。

但放在當下,該產品卻是劃時代的,不過正如無數行業先驅者那樣,這個產品最終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為該手機的觸控式螢幕也就是撥打功能。

不過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先驅產品,白羽科技專案組才沒將陳別江的構思當成鬼扯。

現在他親自加入,團隊士氣大振不說,因為他比肖明遠更切實瞭解觸控式螢幕在未來領域的應用,所以他的描述帶著親身經歷者的感受,要比哪怕吃透他構思的肖明遠闡述起來,更令人信任。

在這種情況下。

專案團隊的進展飛快,陳別江雖不是非常懂行,但他知道結果。

於是每每在關鍵點上,給予專案組一個撥弄。。。

此事造成的結果就是,專案組裡提及他的對話基本是這麼個模式。

有人說:“陳董真不是人。”

邊上立刻會有人附和:“可不是麼,我們想破腦袋找不到的路,他看一眼就知道。”

“外事不決問別江,內務不決求小陳。”

這句話很快成為智慧手機多組研發組的統一口號。

朱子清聽到後都迷了,卻也為學生高興。

老頭子於是和妻子感嘆:“別江這樣的天才真是千年難遇。拋開他的商業才能,就他對科研方向的那種預判和直覺,就碾壓當下無數人!他要是能沉下心搞科研的話,我敢說他不出十年就是個院士。”

“這麼厲害?”師母似笑非笑。

朱子清將他掌握的專案內幕,和老婆一說。

因為朱子清的高度比那些專案分組的參與者不同。

他們只看一點,互相還沒有交涉。

尤其為了保密,現在螢幕研發在西虹市,晶片在姑蘇,儲存在U快閃記憶體廠。

陳別江就如小蝴蝶在中間飛來飛去。

但這些訊息最終是匯總到朱子清面前的。

結果朱子清發現,陳別江在短短半個月內,確定了儲存研究方向,還撥開了螢幕上的迷霧,又在姑蘇研究所閒聊時解決了某架構師的關鍵困惑。

還有!

這貨還在前所未有的智慧手機APP研發領域,敲定好幾個相關專案的需求分類+整理+排序,完成對這些子專案的功能結構模組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