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勃海爾的談判很順利。

因為這牽扯不到人家的核心技術。

何況西汽的要求是引進對方技術入股,合作開發國內市場,這對利勃海爾來說是送上門的生意。

人家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對方沒有高高在上,雙方坦誠相對,很快就將事情談妥。

跟隨的西虹市電臺記者隨即拍下雙方的簽約過程。

陳別江作為白羽科技的董事長也進入了鏡頭。

說起來這還是小賣唱的除了賣唱和打嘴仗之外,第一次正式出現在一個商務場合裡,但以後這樣的鏡頭會越來越多。

而西汽和白羽科技聯合投資1.5億資金,聯合利勃海爾打造汽車專案的情況一在國內播出,立刻引發輿論熱潮。

時年很多國人都不知道利勃海爾是幹嘛的。

只覺得海爾是個國內家電大品牌。

實際上,青島海爾正是從利勃海爾引入的技術開始崛起的。

利勃海爾作為德國人開創的公司發展到第二代,已經成為國際首屈一指的工程車製造品牌。

他的基地還在德國,但公司總部已經到瑞士。

創始人93年去世後,如今是小利勃海爾掌舵。

而得知陳別江就是隨身碟專利掌握者後,利勃海爾立刻爆發出更大的熱情。

因為利勃海爾也需要這個技術。

不過陳別江既已將該專案交付盛澤曼執行,便不再參合其中。

接著幾日,他只管欣賞瑞士的山山水水。

晚上回酒店則發微博展示自己的拍攝成功。

他展現出這種休閒姿態。

陶利民那邊卻頭都炸了。

春嵐投資卡車初見成效,白羽空調就立刻跟上。

這分明是盯著春嵐打啊。

而陶利民深知利勃海爾技術的可怕,和西汽的底蘊,這兩者加上陳別江相結合的話,還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樣呢。

陶利民頓時憂愁不已。

這階段董明月繼續利用盛世平臺對春嵐進行圍剿,年後到元宵節過去沒一個禮拜,整個冬季銷售季塵埃落定。

蘇宏因為資金壓力陷入即將崩潰的邊緣。

他們裡面的春嵐專櫃也蒙了塵。

另外西虹市的市場因為陳別江有將總部遷來的意願後,在向遠道的運作下,開始支援白羽空調。

連帶江南數省因為對白羽空調的質量反饋良好,春嵐只熬了又一週,終於撤走。

但董明月這時都已經將盛世平臺的門店開到了揚州。

這等於已經將刀子抵在春嵐的眼皮底下。

而這時陳別江才拿出第三招的後半招。

那就是針對春嵐的又一個舉動,新能源。

99年3月1日。

歸國的陳別江透過自媒體和媒體宣佈,落戶姑蘇的科研中心開始研究新能源電池問題。

這其實是智慧手機計劃的一部分,但這都春嵐來說又是次打擊。

春嵐研究八年的新能源至今沒有太顯著的結果,但白羽科技宣佈研究這個專案後,很快就拿出中大電子系技術儲備的一些新成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