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月根據目前的日產量推算,按著目前的規模,白羽空調的年產量就已能達到40萬臺之多。

這個產能比起如今市場上四百家空調企業,只能屬於中等。

但別忘記,工業園區的產能還沒完全激發出來,另外就是因為陳別江的關係,白羽空調已輕鬆佔據西虹市和本地市場。

單這兩個市場,就已經能消化掉今年產能。

這是董明月剛上馬就開始的良性迴圈局面。

本身能力傑出的董明月因此決定趁勝出擊,她立即將更多精力放在銷售開拓的佈置上面。

她在忙碌。

陳別江也沒閒著。

馮擁軍昨天的提醒,讓陳別江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春嵐四年後的下場。

陳別江倒沒想著去救春嵐,但他因此想到一個可能。

那就是同在一個大區的兩個企業,一個註定沒落。

既然這樣自己何必太過重複投資呢?

如果自己穩紮穩打的等對方崩盤時,接受他之前的東西豈不是更好呢?

既有這個想法。

陳別江就將注意力放在該企業上。

電子資訊產業內部訊息是透明的。

他只詢問了下肖明遠,肖明遠很快就透過自己的關係將春嵐最近的情況放在了陳別江面前。

陳別江過去雖對這個沒落品牌有所瞭解,但畢竟掌握的不詳細。

此刻看到後,他都無語。

因為如今的春嵐不僅僅有年產量百萬的逼格。

他衍生的產業還涵蓋機械、空調、新能源、房地產、酒店業、商貿、金融與投資等,主導產品包括家用空調器、商用空調器、壓縮機、機械加工及動力產品、住宅與商業地產等。

據說他們的老總最近還要搞什麼高能動力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電站系統等。

尤其該公司推出的摩托車系列在1997年上半年就實現了6萬臺的銷量,銷售收入近10億元。

就是這樣的盤子,就是這樣的局面。

四年後,它竟然開始全面虧損,而後轟然倒塌!

陳別江看著眼前的資料,震驚之後不由感慨。

因為他的路其實和春嵐很像。

唯一的區別應該就在於,陳別江走的更踏實,也更注重科技研發。

另外就是,陳別江認為,春嵐走多元化的思路其實沒錯。

錯就錯在,他們將有些事做的太超前。

比如春嵐假如能將投入於住宅和商業地產的資金先用以研發,然後在房地產大潮真正興起時,才以海量資金入局的話,結果可能就不同了吧。

陳別江正在以史為鑑,肖明遠在他邊上評價春嵐道:“這個企業非常可怕,非常的雄心勃勃。”

作為白羽空調的負責人之一,他看到這樣的對手心事重重。

陳別江反應過來卻淡然一笑,道:“世間兩種情況最可怕,躊躇滿志和萬念俱灰!所以急於擴張的春嵐沒必要再放心上了,我們只需等待他的頹勢出現,並做好自己。”

肖明遠聞言吃驚的看著師弟,你這麼狂???

陳別江傲傲的點點頭:“不信你拭目以待!”他就是這麼的狂。